豆漿與油條是中國早餐的經典搭配。然而油條為什么要兩根一起炸呢?
兩根一起炸膨大效果好
油條之所以會中空膨脹,關鍵就在于原料中加入了膨松劑。經典的膨松劑配方就是以明礬(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和小蘇打(碳酸氫鈉)兩種物質為主。明礬可以與碳酸氫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受熱急劇膨脹,從而讓油條體積變大。廣式油條通常用碳酸氫銨作為膨松劑,也是通過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產生氣體膨脹的。
明礬與碳酸氫鈉發生的化學反應不是瞬間即成,而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所以要求油條的溫度不能太高,否則表面很快酥脆定型,妨礙面團的膨脹,不能收到中空的效果。而兩條面餅重疊的地方不直接接觸油,溫度相對低一些,有利于反應的緩慢進行,有足夠的時間產生氣體,使油條中空膨大效果好。
很多地方油條是單根的,只是同樣溫度下油條的溫度迅速升高,膨脹度遠不如雙根的大。單根也可以炸出很膨大的效果,不過需要控制油溫防止表面迅速變硬定型。
油條雖好不要常吃
雖然說油條是早餐的“常客”,但是從營養上講不建議常食油條。原因如下:
能量高油條是面粉油炸而成,面粉中的淀粉吸油能力很強,同樣重量油條的脂肪含量幾近于面粉的12倍。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脂肪的供能比竟然超過35.5%(合理的推薦范圍20%~30%),容易導致超重及肥胖,應予以高度重視。
鋁含量高國家規定明礬作為膨松劑可以用于油條的制作中,而且使用量是“按生產需要適量添加”。長期攝入鋁有可能導致超標,鋁會在腦、腎、肝等組織器官蓄積,積累到一定程度可產生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神經系統病變。含鋁的食物吃多了,會影響兒童神經發育,還可能誘發老年癡呆癥。近年來雖然有無鋁膨松劑的油條上市,但是成本較高,使用也不普遍。
含有有毒有害物質高溫反復油炸的油脂中會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質,包括反式脂肪酸、自由基、致癌物苯并芘等;而淀粉類食物在油炸的高溫下可能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酰胺,這些物質對身體危害很大。
因此,油條雖是百姓早餐的老搭檔之一,但不建議經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