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禮婚典在重山疊院中莊重舉行,當詩詞歌賦在桐花樹下悠揚吟誦……游客們在承載著海絲文化的金沙書院中完成“穿越”,在鄉野營地中洗去“班味”,“五一”假期,海滄創新推出文旅消費新場景,別樣的“詩和遠方”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流連忘返。
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海滄區累計接待游客量和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0.72%和74.15%。
自然風光“出片”
集“山、海、湖、島、城”于一體的自然稟賦造就了海滄變幻多姿的自然風光。走進海滄賞春景,成為許多市民游客的“五一”選擇。
繼櫻花、黃花風鈴木、杜鵑花“刷屏”之后,今年“五一”,天竺山森林公園再迎“新花事”:4萬株桐花迎來盛放期,簇簇白花在枝頭競相綻放,將連綿山巒染作潔白的花海。以“尋花海滄·桐游天竺”為主題的2025年(廈門·海滄)天竺山桐花旅游季累計吸引市民游客超15萬人次。
記者看到,桐花下的非遺體驗、桐花彩繪、游園市集等活動吸引大量游客體驗;“花間樂動 非桐凡響”山谷音樂會在雨中浪漫開唱;在四季花谷的桐花雨中,“兩岸青年寫春天”活動以筆墨交友,共贊春景;國漫獸裝巡游、哪吒cosplay、AI互動,通過新潮與科技的跨界融合帶來新奇體驗……
“之前來過天竺山體驗感不錯,這次有桐花點綴,還有很多活動,感覺更好玩了!”4日下午,來自泉州南安的游客洪文杰說,這次專門帶了單反相機來拍照,很美很出片!
“鄉村+旅游”雖已屢見不鮮,但今年“五一”,海滄鄉村游熱度持續攀升,以新面貌強勢“出圈”。3日上午,青礁村迎來了許多小游客,田地里,蒙眼摸種子猜作物、節氣農耕、播種等趣味活動相繼開展,讓孩子們體驗了一把當“小農夫”的樂趣。
在海滄的另一隅,林后社的“春小麥”迎來豐收,金黃色的麥浪層層疊疊,隨手一拍都能出片;赤土社里,叁味稻田咖啡生意紅火,日均售出百杯特調;鰲冠社區,藏身于古厝中的桃囍小院人來人往,新中式創意茶飲備受年輕游客喜愛……
沉浸體驗“入戲”
今年“五一”,傳統文化體驗依然是文旅活動中的一項重頭戲。“依托文化地標,我們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入戲體驗’, 讓文旅活動既有打卡熱度,更有文化厚度。”海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1日下午4:30,“吉時到”,一場中式浪漫的古禮婚典在金沙書院舉行。從三書六禮的莊重禮儀,到合巹交杯的浪漫盟誓,儀式感滿滿的古禮婚典再現古人充滿詩意的生活場景。
“這是我第一次看中國古禮婚典結婚儀式,很震撼!”來自哈薩克斯坦的Margarita說,“我們在這里認識、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真是難得的精神享受。”
古禮婚典只是這個假期金沙書院精心推出的“古韻今聲·共繹風華”系列活動之一。書院里,《古今形勝之圖》數字藝術展、藏漆畫精品展、中國古船模作品展從不同角度講述海洋文化故事,連接古今,讓游客全方位領略歷史古韻與時代新聲的融合。
在中國古船模作品展前,來自廣東韶關的甘國安與兒子仔細觀看木質帆船骨架,感受“福船”的制造智慧。隨后,父子倆還觀看了閩南木偶戲演出,布袋、提線、鐵枝、杖頭四大非遺木偶流派的精彩表演,讓孩子應接不暇。
“孩子第一次知道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如此龐大,這種互動比課本生動多了。”甘國安說,孩子平時很少接觸這種傳統藝術,這次不僅能近距離觀看,還能親身體驗,特別興奮。
在位于東孚街道的老院子,游客踏入其中瞬間變身“時光探索者”,黑白電視、縫紉機、糧票……老物件帶領大家一鍵穿越上世紀80年代;踢毽子、抓石子、滾鐵環、跳房子……傳統游戲在這里煥發新生;飯后倚在竹椅上,在一片蛙聲中看一場膠片質感的老電影《夫唱妻和》,氛圍感十足。
豐富供給“給力”
在海滄,豐富的文旅產品供給為市民游客帶來多樣選擇,場景化消費在解鎖更多新玩法的同時,也不斷激發出文旅經濟新動能。
走進新晉網紅商圈3Q城,禾島夜市游人如織,50余種閩臺美食各具特色。“閩D唱將”閩南話歌曲大獎賽激情開麥,來自廈漳泉地區的72名歌手同場競技,掌聲不斷。同時,“時光集郵市集”通過集章兌換科學盲盒,實現“觀演+逛集+消費”一站式體驗,日均客流破萬。
在貞庵村,“貞庵漫游·微風市集”融入音樂、市集等元素,在打造美食集市的同時,推出竹編風鈴、彩繪紙鳶、深海彩繪等游戲,并邀請臺灣音樂人楊慕來到現場,將閩南漁歌和現代編曲相融合,用音樂講述海的浪漫故事。
傳統老牌景點“日月谷溫泉”也推出新的消費場景。“熱浪覺醒”派對打造“溫泉美食市集”,展銷溫泉蛋等本地特色;“溫泉水槍大作戰”“泡泡鴨尋寶”等潮玩項目,將養生泡湯與市集消費結合,實現“養生+娛樂+購物”跨界融合。
借著假期的消費熱度,“東南燕都”走出海滄,走進島內廈鼓碼頭,12個燕窩品牌來到現場,從燕窩食品到燕窩衍生用品,一站式構建“可玩、可學、可購”的消費新場景。
(廈門日報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林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