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駕駛復興號動車組從福州南站出發;戴著VR眼鏡云游祖國山河;詩人“王勃”帶你逛千年名樓滕王閣;“AI左公”亮相說船政……
連日來,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體驗區憑借前沿科技互動項目,成了市民在“五一”假期的熱門打卡點。應接不暇的尖端科技與孩子們滿臉的好奇心在這里“碰撞”,成為展會的精彩風景線。現場體驗區核心展示區域約5.6萬平方米,參與單位超過400家,推出超100個互動體驗項目和超30個實物模型。其中首展率約65%,極大滿足了市民對新科技的認知渴求。
穿越時空,來一場古今對話
數字技術打破了時空壁壘,讓想象成為現實。
在網龍展區,孩子們頭戴VR設備,騎上智能馬鞍,在武夷山的云霧中穿行,九曲溪在眼前蜿蜒流淌,丹霞地貌、摩崖石刻、古道茶園相繼映入眼簾。
在江西展區,電子屏幕上,身著唐服的詩人“王勃”十分引人注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工作人員帶來了背誦《滕王閣序》小游戲,“王勃”根據語音對市民的背誦質量進行現場評分。
“左公,您好。”在國家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的展區里,屏幕里的左宗棠智能體分身被觀眾的語音喚醒。一場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由此展開。“時見海疆不靖,夷艦橫行,遂奏請設廠造船,于閩傾力籌建船政……欲使華夏不落人后。”作為船政名人,“左公”被問及最多的是為何創辦馬尾船政。在交流中,他向百年后的后輩講述馬尾船政的創辦歷程。據了解,左宗棠智能體項目今后將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落地展出。
現場展示,滿足孩子求知欲
“飛機真多啊!”熱愛飛行器的福州錢塘小學三年級學生郭襄陽和十幾名同學組團前來,把展館里的各種無人機拍了個遍。
今年數字峰會的現場體驗區首次設立低空經濟專區,集中展示30多項“數據要素+低空經濟”的創新技術和應用。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周成虎表示,一方面,低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對后者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空域作為我國重要戰略資源,有形成新經濟體系的潛力,包括載人、運貨、飛行服務三類。未來,低空經濟可能和汽車工業一樣,成為下一個10萬億元產值級別的產業。
億航EH216-S是首個獲中國民航局適航認證的電動垂直起降載人飛行器,不少觀眾登上駕駛艙,感受未來“打飛的出行”的便利……
“我們現場展示的這臺無人機是全球首個擁有合格證的無人機,主要運用于觀光旅行,可以搭載兩個人,目前在安徽、廣東有運用。”中國聯通福建省分公司現場工作人員介紹,4月9日,閩侯縣與中國聯通福建省分公司簽訂低空經濟領域戰略合作協議,接下來,雙方將在閩侯縣推動竹岐萬畝岸灘、金水湖等有條件區域建設省、市、縣級研學營地,開展eVTOL觀光、數字熱氣球、動力傘等飛行體驗活動,打造航空研學游線路,建設航空特色旅游目的地。
一名展位負責人說,孩子們的熱情讓他更加感受到肩上責任重大,未來將繼續帶著最新的科技產品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欲。
AI賦能,未來生活更智能
5月2日一早,浙江展區AI旅拍體驗點前排起了長龍。“只要一按快門,就能生成不同旅拍場景的照片,不用出門就有旅游打卡照,太省事了。”市民王女士手上捧著剛出爐的專屬敦煌飛天神女照片,笑得合不攏嘴。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款旅拍相機內置旅拍影像智能大模型氛圍提升系統,相當于內置一名智能妝造師,可以根據拍攝者選定的場景拍出更有環境氛圍感的AI照片,讓旅拍留影體驗更真實。
穿梭于數字峰會現場體驗區,記者仿佛來到AI賦能的未來生活。發愁出門穿什么?在AI虛擬試衣鏡前,智能系統只要拍攝觀眾的三張照片,就能推薦最適合的穿衣方案和合身的定制服裝;不想做飯怎么辦?機器人復刻純“手工”傳統小吃,攤面糊、打雞蛋,短短幾分鐘,熱氣騰騰的煎餅就送到面前;獨居生活怕無聊?身高一米七的美女機器人會唱歌、會聊天、會做喜怒哀樂表情,還有會跑、會叫的機器狗,提供滿滿情緒價值。
據悉,今年數字峰會超400家企業帶來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和最新應用成果,匯聚了超百臺智能機器人,從居家陪伴的“機器萌寵”到警務巡邏的“專業選手”,從精密裝配機械臂到智慧服務機械集群,實現家庭—社區—城市—工業全場景覆蓋。
進入第10個年頭,數字中國建設正處在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躍進的關鍵節點,數智賦能千行百業,人工智能應用已成為加速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引擎。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透過數字峰會可見,“人工智能+”的觸角正不斷延伸至衣食住行文娛康養等民生需求的方方面面,尋常百姓能夠真實感受數字改變生活,真切感知未來已來。(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陳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