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小傳
陳麗萍,主任醫師,沈陽醫學院沈洲醫院呼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遼寧分會呼吸系疾病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遼寧分會變態反應病學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遼寧分會危重病學會委員。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道理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服用了抗感冒類等藥物后駕車,也同樣存在安全隱患,服用者會出現困倦、嗜睡、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記者了解到,除了一些公交車司機、出租車司機等專業駕駛員外,普通市民很少有人意識到“藥駕”的危害。沈陽醫學院沈洲醫院呼吸科主任陳麗萍提醒說,“藥駕”危險程度不亞于“酒駕”,吃了感冒藥后要謹慎駕駛。
服感冒藥影響駕駛
常用的感冒藥中多含有抗組胺成分,能對中樞神經產生抑制作用,服用后可產生頭暈、嗜睡、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駕駛安全。世界衛生組織將對神經系統有影響的催眠藥物、有惡心嘔吐反應的藥物、止痛類藥物、抗高血壓藥物、降糖藥物及興奮劑等藥物,列為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物。這些藥物有的可引起視力聽力減退、注意力分散,有的可引起動作協調能力下降,從而導致危險駕車。
通過對駕駛員用藥情況進行調查,參與調查的駕駛員1586人,其中有過行車前6小時或行車中服藥經歷的達284人,占調查總數的17.91%,有不良反應癥狀的68人,占服藥人數的23.94%。在服藥的284人中被告知過藥物使用方法的有223人,占服藥人數的78.52%,被詢問職業的僅32人,占服藥人數的11.26%。駕駛員中服用抗感冒藥的最多,有121人。產生嗜睡的不良反應最為常見,有32人。
陳麗萍提醒,有車一族去醫院看病時,應主動表明身份,請醫生避免開出對駕駛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自購藥物時應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在副作用及禁忌癥方面要認真考慮。
吃了這些藥最好別開車
催眠藥,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
安定藥,如冬眠靈等。
抗焦慮藥,如悶可樂、多慮平等。
降血壓藥,如利血平、可樂定等。
抗心律失常藥,如奎尼丁、心得安等。
抗心絞痛藥,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硝本啶等。
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等藥物。(記者 尚志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