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源頭治理?
深入開展思想道德、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
結合學生思想實際,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中小學生守則 (2015年修訂)》,加強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引導全體中小學生樹立正確是非觀。
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讓學生知曉基本的法律邊界和行為底線。
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按規定落實課時、教材和師資,納入學生評價和教師績效、學校管理考核。
加強學校心理輔導教室建設,開展學生心理干預。
將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教育納入各級教師培訓規劃。
辦好家長學校,加強家庭教育,推動家風建設,加強家庭對孩子的管教。
大力開展預防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
結合典型案例和學生實際,開展預防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實現區域全覆蓋、學校全覆蓋、師生和學生家長全參與,形成防治工作濃厚氛圍。
研制學校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手冊,全面加強教職工特別是班主任專題培訓,提高教職工有效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責任意識和能力水平。
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等途徑,幫助家長了解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知識,增強監護責任意識,提高防治能力。
公安、司法等部門要加強中小學生違法犯罪預防綜合基地和人才建設,為開展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提供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