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忽視欺凌背后的家庭因素
校園欺凌的背后,既有社會原因,也與兒童的身心特點有關。孫云曉認為,實施欺凌行為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遭受過挫折,比如遭受過家庭暴力、父母離異,或受過別人的欺凌等,這些經歷使得他們更富有攻擊性。此外,缺乏父親教育的孩子也會更具有攻擊性。“家庭因素可能是校園欺凌發生的主要因素。”
如何從源頭上來解決校園欺凌的問題?孫云曉表示,校園欺凌看起來是孩子之間的問題,但就其根源卻是成年人的問題。“想要改變孩子,首先需要改變的應該是家長。”在孫云曉看來,如果孩子受到妥善的照料,其安全感、幸福感、親和力及和諧性都會增加,則能減少其成為欺凌者的可能。
孫云曉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應當發揮作用,幫助孩子獨立性和規則意識的發展,使其能明白可為與不可為的界限。同時,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打罵孩子。“那些在家庭中一直遭受打罵的孩子,很可能將他的情緒無理由地發泄到別的孩子身上,成為傷害別人的欺凌者。”父母離異也會導致孩子成為欺凌者,其原因在于父母之間不停地打罵或冷戰,會不斷折磨孩子,使其心理出現扭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