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房地產,我們靠什么,答案是減稅和改革!
因此,如果美國選擇了減稅,那么中國必須以減稅政策來應對,必須大幅降低企業(yè)和居民的稅負,增加企業(yè)的盈利能力和居民的消費能力,同時全面啟動國企改革來提高效率。如果17年還是走到地產的老路,那么到了18年將無路可走。
17年資本市場,希望之春!
首先,如果堅持地產調控,房價見頂回落,那么居民的投資資金將會逐漸從地產市場流出,大概率將流入資本市場,有利于股市和債市流動性的改善。
對于股市而言,在17年上半年應有盈利改善的支撐,因為庫存周期的后半段應該還在發(fā)生作用,經濟不會馬上大幅下滑,而PPI還在正值區(qū)間,均有利于企業(yè)盈利的改善。
但是到了17年下半年,庫存周期應已結束,而地產投資也可能會大幅下滑,屆時的政策選擇將會至關重要。
一種選擇是再次放松地產調控,會導致房價暴漲、匯率貶值壓力重來,通脹預期回升,貨幣緊縮預期加大,最終會導致利率飆升,對金融資產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另一種選擇是伴隨著十九大的召開,政府全面啟動財稅和國企改革:
比如說宣布企業(yè)所得稅稅率從25%降至15%,相當于企業(yè)的稅后盈利平白增加了13%,那么在估值不變的情況下,股市可以整體上漲13%。
比如說宣布個人所得稅稅率也部分下調,那么大家對未來的收入預期改變,增加了消費,其實也是增加了企業(yè)的盈利預期,也利于股市上漲。
而如果國企混改都采用遼寧的模式,先把國企20%的股權劃轉社保基金,再通過社保基金出售給社會,那么一方面可以充實社保的養(yǎng)老金、增加大家的消費潛力,同時引進社會股權也可以改善國企的效率,提高經濟增長的潛力。
所以綜合來看,只要堅持地產調控不變,17年的資本市場投資環(huán)境應該要好于16年,金融資產的機會應該整體好于實物資產。其中上半年的投資環(huán)境更為確定,而下半年的不確定性比較大,但是希望也更大。
我們也衷心希望,17年資本市場的開門紅,不僅能變成希望之春,還能成為新一輪周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