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平潭舉辦的兩岸(平潭)職業標準共通研討活動上,來自民政部、人社部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臺灣逢甲大學、臺灣云林科技大學等近20位兩岸專家學者,圍繞兩岸職業標準融合共通、銀發經濟領域職業資格融合和新職業新工種融合創設等主題開展交流研討,共同探索兩岸職業標準共通新模式、新路徑。
研討會上,臺灣在養老服務領域的經驗成為關注焦點。福建省海峽生態數字發展研究院專家委高級研究員盧翊淮表示,臺灣已系統推進長期照護體系,當前,大陸正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我們可以將臺灣的師資力量引入大陸,開展護理人員標準化培訓,促進兩岸人才流動。”盧翊淮說。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肖成龍以《養老領域職業及其職業標準》為題進行演講。他建議,兩岸(平潭)職業資格一體化服務中心可以針對現行養老領域的職業和工種,組織開發一批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海峽兩岸共同努力創建“為老服務職業、專業、產業一體化標準體系”,舉辦“為老服務職業技能大賽”,聯手打造“中華為老服務智庫”,為發展銀發經濟提供重要支撐。
北京家政服務協會會長王君表示,職業標準共通對家政養老行業意義深遠。“細化職業標準將推動教學、就業一體化,促進兩岸職業資格證書互認與人才流動。”
活動現場,16位專家加入兩岸(平潭)職業資格一體化服務中心職業資格標準研究專家庫,獲聘兩岸(平潭)職業資格一體化服務中心特聘顧問,智庫力量進一步充實。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馮喜良表示,平潭通過搭建交流研討平臺,實現學界、企業界及管理部門的協同合作,已形成可復制的經驗模式。
近年來,平潭持續探索臺胞職業資格一體化服務模式。人社部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二級研究員張麗賓認為,平潭在推動兩岸職業資格融通方面成效顯著,接下來還需在新職業的開發、職業標準的制定和培訓機構的建立上下功夫,構建“標準開發—培訓認證—機構建設”的全鏈條體系。
實驗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研討會達成的共識,將為后續職業標準共通、技能互認提供重要參考。未來,實驗區將繼續深化兩岸職業資格融合和臺胞職業資格一體化服務模式,推動兩岸更多職業標準實現共通,助力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融媒體記者 林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