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5日訊 50周歲的貴州人肖時民,在閩南從事石頭房等老舊房屋拆除工作十幾年了。昨天下午3點多,惠安崇武臺灣街,一聲轟隆巨響,一棟五層樓靠北側三樓的陽臺整塊石板塌落,意外來得很突然。
人們循聲圍過去,崇武邊防派出所民警10分鐘左右趕到現場。大家從厚重的石板下救出肖時民,但他已經沒有了呼吸。
現場被竹竿、布條圍起,烈日逐漸隱去灼人熱浪,晚風漸起,幫忙料理后事的老鄉楊全林,情緒低落,滿面哀愁。
現場一片混亂,事發的三樓陽臺(畫圈處)還懸掛半截石板
工人陽臺清廢渣
石板突然垮塌
事發的五層樓房位于崇武臺灣街沿街,又位于樂興路路口。
站在臺灣街看,這棟鋼筋混凝土樓,外墻貼著白條磚,看起來建得不算太久;從樂興路北側看,能看到樓房的全貌:一到四樓是石頭房,五樓是后期加蓋的水泥樓層。
崇武邊防派出所值班民警小梁介紹,3點10分他接到指揮中心轉來的警情,民警小金隨后出警。小金說,來到事故現場,他們馬上與周圍群眾一起清理垮塌的石板,救出被壓的肖時民。
包工頭楊先生說,當時共有10名工人在現場,肖時民在三樓靠北的陽臺清理建筑廢渣,不知怎么的,陽臺石板整塊塌下來了。肖時民是有著十幾年拆屋經驗的老工人,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平時施工有發頭盔給工人們,但昨天天氣太熱,大多人沒有戴頭盔施工。
昨天下午5時許,當事房東正在用竹竿、布條等圍起拆遷現場,防止外人進入。面對記者,房東什么也沒說。
在現場抬頭仰望,三層陽臺還懸掛著半塊長條石板。在馬路對面經商的經先生說,這棟樓開始拆除大約有一周時間了,昨天下午才突然發生意外。
幫忙處理后續事務的老鄉,情緒低落
拆房多臨時湊工人 索賠比較困難
肖時民的侄子肖進前說,叔叔近十幾年來都在閩南一帶,從事石頭房等老舊房屋的拆除工作,算是這行的老手了。
就在本月4日,惠安縣崇武鎮海門村也發生了一起石頭房坍塌事故,導致5名工人墜落,4人受傷。后來崇武鎮聯系專業施工隊,將傾斜的圍墻拉下,避免再次出現意外。
肖時民的老鄉楊全林,做房屋拆除的包工頭。這攤事不是他承包的,但是他對這行的情況比較清楚。昨天在現場幫忙料理后續事務,楊全林告訴海都記者,拆房子不像打固定工,有時候上半年很閑,下半年又很忙。有時候忙上半個月,下半個月又沒事做了。大家工作的地方很分散,有活時就招呼來一起做。在惠安的東嶺、涂寨、小岞一帶,多得是石頭房子,變危房后,他們就被房東雇傭去拆房子。
拆房是體力活,每天做上8小時,日薪大概200元。有工程需要工人都是臨時招呼,沒有為工人們投工傷保險,也沒有勞動協議。沒有拆房經驗的人,包工頭是不愿意請的。出了事,如果施工隊和房東沒有簽合同,工人要索賠是挺難的。
昨天傍晚,肖時民在廈門打工的妻子和孩子正趕往崇武,肖時民的遺體被送往惠安縣殯儀館。
崇武邊防派出所正在對此事進一步處理。(海都記者 吳月芳 謝向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