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地區華僑華人的傳統信仰之中,廣澤尊王信仰是極其重要的信仰之一。在福建地區的民間信仰之中,廣澤尊王被列為四大尊神之一,清代后期晉江文士楊浚編撰的《四神志略》,將廣澤尊王奉為首位加以敘略,可見當時信仰之盛。廣澤尊王信仰原生發于福建的南安地域,后來隨著該地區移民的遷徙,逐漸傳播到我國的閩南、港臺地區和東南亞各國。
據黃海德教授介紹,廣澤尊王經南安地區的移民傳播到了海外以后,逐漸衍變成為華人地域族群團結同鄉、凝聚人心、聯絡故土、保佑平安、寄托信仰的一個代表,呈現出強烈的“個體共有歸屬性”。
自清代以來,廣澤尊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社會受到廣泛的信仰和崇拜。根據著名德國漢學家傅吾康教授的考察和研究,馬來西亞主祀或陪祀廣澤尊王的寺廟多達數十座,其中較著名者有吉隆坡增江鳳山寺、東馬古晉的保安宮、霹靂州太平地區的閩中古廟、馬六甲唐人街的福廣宮等廟宇;在新加坡則有南安會館鳳山寺、芋菜園圣王廟、威鎮廟與鳳山圣尊壇等華人廟宇供奉廣澤尊王;印度尼西亞供奉廣澤尊王的寺廟有南蘇門答臘巨港的鳳山寺、北蘇門答臘丹戎浮拉的鳳田宮、北蘇門答臘棉蘭鎮蓮寺等處。
而據華僑大學教授李天錫撰寫的《廣澤尊王信仰在華僑華人中的傳播和影響》所述,菲律賓的華人社會也流行祭拜廣澤尊王,如加牙鄢省亞巴里社的威明宮、大千寺、三寶顏鳳山寺等處廟宇。另外,如泰國洛坤府北浪縣的廣靈廟、越南同奈邊和市鳳山寺、胡志明市鳳山寺、文萊斯市圣后宮也奉祀廣澤尊王。
由此可見,廣澤尊王信仰隨著閩南地區的移民外遷流傳到東南亞以后,在華人社會普遍流行,成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的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的重要內容之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