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系民生 枝葉總關情
——牢記總書記囑托建設新福建述評之三
十多年過去了,家住福州臺江蒼霞新城社區的唐慶旺依然清楚記得,2000年7月2日下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走進他家狹小悶熱、如同蒸籠一樣的木板房里,和他嘮家常、了解住房困難時的場景。
那次調研后第8天,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一年后,老唐拿到了新房鑰匙。“住了一輩子棚屋,沒想到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而且是有自己產權的。”老唐感慨,“我們老人都說,這才是真正的安度晚年!”
蒼霞新城社區黨委書記梁赟介紹說,2012年,社區啟動老舊小區整治,開創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組織參與無物業小區管理新模式。去年底以來,結合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修復,蒼霞新城又進行立面改造,三捷河整治也在同步推進。不久的將來,這里的生活環境還會更好。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率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第一次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莊嚴承諾。
百姓富,同樣是他為福建發展擘畫的新福建藍圖中分量最重的部分。
五年來,教育、醫保、養老、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省財政涉及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始終保持70%以上,2016年更是超過3100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達3/4;2016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14元,比2012年增長40.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9元,增幅為47.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經濟增長速度。
一個個承諾落地有聲,一份份民生成績單溫暖民心。細數來之不易的成績,八閩百姓目睹發展的速度,也感受到發展的溫度。
聽民聲,解民憂,為民情懷始終如一
今年10月1日,福建將迎來“史上最嚴”地方食品安全條例的實施。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新條例呈現監管領域全覆蓋、監管措施全覆蓋、食品安全責任全覆蓋等特點,將全面提升我省食品安全的整體水平。
作為全國第一個全面治理餐桌污染的省份,福建開展這項食品安全工程已經16年,最初先行先試的首倡者正是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
2014年11月來福建調研,在新大陸科技集團時,習近平再次詢問起該公司研發產品可檢測、追溯食品安全的快速檢測儀、手機支付系統性能,并親自現場體驗操作。
治理“餐桌污染”從源頭入手,福建堅持省長掛帥、社會共治,加強部門職責協調、完善應急處置機制、推進可追溯體系建設,為城鄉居民的餐桌拉開了一張從種養到加工、流通、消費一條龍監管的“食品安全網”。
在福建工作期間,只要事關群眾利益、百姓福祉,無論大事小事,習近平都記掛在心,盡力解決:他為晚年生活困難的“三野”老戰士捐款,通過“希望工程”持續資助貧困子弟……同時,他更注重以前瞻的目光,謀劃發展方略,尋求解決民生問題的最佳路徑和長遠之策。
2014年,已是國家領導人的習近平來福建調研時,再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祝愿大家生活更加幸福美好”……2017年新年賀詞中,透過一句溫暖樸素的“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八閩干部群眾再次感念總書記始終如一的為民情懷。
牢記總書記囑托,步入新常態的福建,經濟奮力轉型升級,而民生優先是始終堅持的原則。
如何把錢用到刀刃上?
財政支出清單讓百姓體味到溫暖和信心。近年來,福建堅持保基本、保重點、兜底線,每年都謀劃和推進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全省財政涉及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7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長速度。
投資政策的風向更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增強補短板的系統性、惠民生的針對性、擴投資的實效性,我省在2016年推出實施兩批22個投資工程包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實施29個投資工程包,年度計劃投資972億元。工程包的實施,在補齊發展短板、促進有效投資、創造有效供給和創新投融資體制、吸引社會投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8月,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專門研究部署了加快補齊教育、醫療、養老和城鄉民生基礎設施等社會事業發展中的短板,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省委書記尤權強調,加快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是完成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需要,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也是當前擴大有效投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全省各級各部門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把這項工作納入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扎扎實實向前推進。
省長于偉國要求,各級政府各部門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真抓實干,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著力補齊民生短板,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百姓富,是新福建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成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一項謀劃系統、措施具體的重大工程。
“改善民生也是硬道理。”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艷濤認為,當前,既要滿足生存性需求的民生,也要滿足發展性需求的民生,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下,改善民生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