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9日訊(閩南網 姚珊紅 通訊員 郭思婧 李婧涵)4月29日,“泉鄉有戲·藝起來”——泉州市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啟動儀式在洛江洛陽橋畔舉辦,發揮泉州農業、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打造具有閩南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我們鄉村振興就要實現到處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遇得見鄉愁。正如余光中寫道,‘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就讓這股濃濃的鄉愁匯聚成澎湃的文化力量,匯聚成鄉村振興的磅礴動力。”泉州市委副書記盧秀萍表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戲韻悠長,文脈深厚,相信通過文化賦能一定能把和美海絲僑鄉的文化張力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鄉村振興,文化鑄魂。作為海絲名城、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泉州始終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農促融”為引領,聚焦“鄉風文明、農遺傳承、農旅融合、村級賽事、文創鄉建”五大主線,構建泉州文化賦能鄉村新格局,擦亮“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文化品牌、繪就新時代“山鄉巨變”畫卷。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洛江區政府區長郭寧稱,他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挖掘洛江豐富的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有機結合,讓古老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游客走進洛江、了解洛江。
近年來,洛江區立足自身優勢,深入挖掘“名山、名橋、名人、名傳說”四名文化,以“文化+”模式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累計舉辦洛陽橋宋風文化節、“僑遇雙陽”、虹山花朝季等活動100余場,2024年累計接待游客364.8萬人次,同比增長16.7%,旅游總花費達33.2億元,同比增長17.1%。
活動現場,文藝展演、鄉貨市集等板塊精彩紛呈,展現鄉村的獨特魅力。歌伴舞《大美洛江》、女聲小組唱《烏烏的歌》、南戲新說《陳三五娘》、印尼歌舞《婚禮》等節目,多元文化共融,傳統與現代交融,傳遞出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本次活動由泉州市農業農村局、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中共泉州市洛江區委、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洛江區委宣傳部、洛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洛江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承辦。
當天,《泉州市“泉鄉有戲·藝起來”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實施方案》發布,通過文化賦能,把和美海絲僑鄉的文化張力轉化為游客有看頭、群眾有奔頭的新時代鄉村文化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