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茅藥酒、曹清華等醫藥類產品,涉嫌發布違法廣告多次被暫停銷售或處罰
莎普愛思(603168.SH),這家上市公司中的明星藥企,因一篇文章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機”。繼國家食藥監總局、浙江食藥監局要求莎普愛思開展廣告自查后,上交所和浙江證監局也相繼發出問詢函和關注函,新華社也跟進了調查。
與此同時,由莎普愛思引發的廣告風波,也使其他醫藥類企業廣告成為話題。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公眾熟知的鴻茅藥酒、曹清華等醫藥類產品,都曾因涉嫌發布違法廣告而被責令暫停銷售,或被屢次處罰。
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便在新《廣告法》嚴規之下,醫藥類廣告夸大、虛假宣傳仍屢禁不止。
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主任儲濤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虛假廣告頑疾難治主要原因是違法成本過低,其次是廣告審核體系不夠完善。在湖北朋來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源波看來,“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是最為核心的原因。”但隨著全國信用體系的建立,企業的任何一項違法行為都會公示,對企業信用、銀行貸款、包括股東個人信用等都會造成長遠影響。
夸大、虛假宣傳醫藥廣告屢禁不止
莎普愛思的“魔性”廣告家喻戶曉,與它類似的還有鴻茅藥酒、曹清華、舒筋健腰丸……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知名度與日俱增,質疑聲也接踵不斷。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鴻茅藥酒2013年因企業信用嚴重失信被浙江省食藥監局列入黑名單、2016年因廣告夸大宣傳被執法部門責令暫停銷售。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以來,鴻茅藥酒已先后被全國10個省及5個市食藥監和工商部門曝光或查處,多次被暫停銷售。
而宣稱能治療風濕、類風濕、頸椎、腰間盤等病癥的“曹清華膠囊”,此前因涉嫌虛假宣傳多次被各地相關部門進行了曝光和處罰。“中國中醫藥學會”類風濕專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清華,更是被媒體調查證實“無此機構、查無此人”。“舒筋健腰丸”因宣傳中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涉嫌廣告違法被山東省食藥監局通報。除此之外,“專家劉洪濱(斌)”身兼多個身份也被曝光。
據新華社報道,近年來,夸大其詞、虛假宣傳的醫藥廣告屢禁不止,消費者深受其害。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受理“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共1954件,其中涉及虛假宣傳的有485件,占24.82%。
保健類產品成本主要放在廣告上
為何醫療類廣告夸大、虛假宣傳屢禁不止?
儲濤在接受長江商報采訪時分析認為,醫藥類廣告主要分為藥品、保健類產品和醫療器械三類。藥品、醫療器械都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也有嚴格的相關規定。而保健類產品從銷售模式上看,成本則主要放在廣告上。儲濤認為,“這種營銷模式不改變,廣告競賽仍會持續,廣告夸大其辭則在所難免。”
事實上,在上市公司中,醫藥企業廣告宣傳費是最高的行業之一。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A股公司廣告宣傳推廣費用金額靠前的20家企業中,有9家是藥企。健康元、麗珠集團、華東制藥、華潤三九等上半年廣告費用都超過10億元。而在廣告費用占其當年營收比例中,2016年莎普愛思則高達27%,位列醫藥類上市公司之首。
“不少企業早就將違法費用預算在廣告費用中,所以出事后企業不怕被罰。”儲濤表示,與高昂的利潤、更高的曝光度相比,現行的違法成本較低,才讓諸多企業無所顧忌,鋌而走險。
在儲濤看來,廣告審核體系不夠完善也是造成虛假廣告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他建議,政府應該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力度,提高對違法企業的處罰標準,加大違法企業的違規成本。“有些企業認為,即使是負面新聞也提高了宣傳度。對此,政府應把因為負面新聞產生的收益與處罰捆綁起來,加大懲罰力度,樹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劉源波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直指,一個醫藥類產品刊播廣告需要經過多個監管部門審核,在多重監管下虛假廣告還屢禁不止,說明目前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
劉源波認為,隨著全國信用體系的建立,企業的任何一項違法行為都會公示,對企業信用、銀行貸款、包括股東個人信用等都會造成長遠影響。從長期看,這些違法企業最終都將付出昂貴的代價。(記者 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