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上學難背后隱藏著基礎教育投入不足
一業內人士看了家長寫給未來教育局長的信后認為,家長在實際經歷中,發現了西安教育的癥結。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升學選拔的形式和方法上,無論是民辦用5.28、電腦抽號,還是公辦教育單校劃片對口直升,選拔方式的變化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問題的實質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嚴重不足,這背后隱藏著政府對基礎教育投入不足。實事求是地說,很多政府更愿意將土地資源留給開發商、投資商,而不愿意把更多土地劃撥給教育部門,也不愿意從有限的財政資金中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而實際上,要想解決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不是一個教育局長能說了算的。
最近大家對西安教育的集中關注,其實是多年以來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問題積累的集中爆發。教育既是民生工程,也是老百姓認可的政績工程,甚至對吸引人才就業、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解決好對教育投入的問題,再解決好教育管理體系中的人事管理弊端問題,西安沒有理由辦不好優質的公辦教育。同時鼓勵引導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兩條腿走路,給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選擇,才能從根本上破解上學難的問題。
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 導致違規現象層出不窮
西安一位知名教育專家認為,基礎教育是個純花錢的事業,看不到短期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學前教育更是長期被忽視,投入嚴重不足,造成了幼兒園學位供不應求。
因為幼兒園師生比小,相對于小學、中學人力成本更高。較低的薪資制約了師資水平,導致低端民辦幼兒園事故頻發。公辦幼兒園學位難求,民辦幼兒園水平參差不齊,這背后,實際上都隱藏的是一個經濟問題——誰對學前教育買單?讓政府買單,政府總覺得財力不足;讓家長買單,家長又覺得成本太高。
從長遠來說,這一問題的根本解決,可能還要靠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我們不是不能有所作為的,在有限的財力中給基礎教育再多一些投資,甚至可以把暗補變明補。通過發放教育券的形式,讓家長自由選擇公辦或民辦。不管公辦和民辦,家長都可以得到相應的補貼,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幼兒園入學難的問題。現實中,只要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各種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就會層出不窮。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