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軍進入到狹窄的衛生間內,刺鼻的臭味撲鼻而來。他先用掃帚把便池內臟水掃除,又用一端帶鉤鐵絲深入到便池深處,用力把堵塞物體勾出來。“車廂內廁所經常會被旅客扔進雜物,千奇百怪、多種多樣,堵塞了集便器,修理起來十分困難。有時堵塞東西抽取不出來,就只能用自己的手摳下來。”黃海軍說,“集便器檢修不僅要有較強的檢修能力,更難的是要克服常人無法忍受的臭味,雖然配備了口罩,但工作中戴著呼吸不暢,口罩大多數時候就成了擺設。”
“90后”小伙子劉洋,山東人,不遠千里來到貴陽卻不料是為列車“修馬桶”。
“剛開始不好意思和親朋好友們說自己的具體工作,感覺有點難為情。”劉洋告訴記者,一年多的工作,讓自己有了新的感悟,“任何事情都需要人來干,每處理一個集便器的故障,我就會有種小小的成就感。”
列車“清污人”“吸污人”,春運期間,都是加班加點工作。他們的堅守,為每一趟春運列車創造了干凈舒適的乘車環境。 黃云龍 攝
在兩列列車中間的股道里,一位老師傅迎著寒風緊跟著一輛移動吸污車忙碌著。老師傅名叫吳玉文,今年52歲,只見他熟練地拿起吸污管,迅速與車廂上的污水箱排污口對接、卡牢,打開閥門,啟動真空泵,列車的吸污工作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