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真的好難!“不能出絲毫差錯”
不過,當孩子們深入參與研究的時候,他們才真正知道航天真的不僅是好玩而已。
11月,孩子們迎來了二期培訓。
培訓是在南京理工大學進行的。
一期的時候,學生們每個人會獨立負責一個系統,到了二期培訓的時候,所有的學生被分成了6個組,每個組負責一個系統,比如:結構熱控設計組、計算機設計與編程組、軌道姿態組,等等。
這回的培訓就更加專業了,知識也深奧了很多。
“剛開始時,南京理工大學老師講的東西我們都聽不懂,大家都很崩潰。”很多孩子跟徐依菲有類似的感受。
雖有專業老師的指導,但關于衛星研制的知識和操作深奧復雜,不少知識是大學階段才會講授的內容,而這些沒有專業基礎的中學生完全是從零開始學起。
“我們組的學習內容非常理論化、抽象化,非常不好理解。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編程,第一次接觸STK這種專業軟件。”高二(1)班的李潞蕓說。
李潞蕓參加的是軌道姿態組。
對于這些孩子,知識難度的增強應該是他們能想象到的困難,而擺在他們面前的真正困難其實是:任務繁雜但是不能出現任何一個小的紕漏。
動手能力一向很強的任健達加入的是結構與熱控組,要參與衛星的裝配。衛星的裝配每個環節的要求都很嚴格,一環緊扣一環,操作過程中是絕不允許“手抖”的。
這些從小玩樂高、機器人長大的孩子,突然感到了組裝衛星這項工作的不輕松,“僅螺絲釘就有很多類型,每個螺絲釘都必須安裝準確,平衡度測試也不能出任何差錯。”任健達說。
“有個瞬間我腦海中閃過了后悔來南京的念頭。”跟李潞蕓同組的高二(2)班劉黎明說,“面前總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數據,而且任何一個數據都是不能出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