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明”建設再書新章。昨日下午,坐落于金榜山麓的金榜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書香氤氳、琴韻悠長,一個輝映金榜山城市文脈的全新文化IP在此孕育生長,“登金榜·品書香,承閩韻·筑思明”金榜書院全年文化活動正式宣布啟動。
思明區將盤活金榜學堂等空間,引進培育優質文化資源。圖為古色古香的書院環境。
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思明區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不斷拓展金榜書院、金榜山作為文化承載地的內涵和外延,推出“金榜悅讀”“金榜光影”“金榜雅集”“金榜書聲”四大板塊,精心打造金榜書院文化IP,以新場景、新視角、新傳播打造人文新地標,為廈門城市人文注入新的生命力。
金榜書院全年文化活動的正式啟動,是思明區聚焦區委“奮力拼搏、奮勇爭先、勇挑大梁”專項行動要求,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又一創新探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金榜書院全年系列活動由思明區委宣傳部主辦,思明區社科聯、思明區文旅局承辦,思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思明區教育局、思明區融媒體中心、思明區文化館、思明區圖書館協辦。
勾連“歷史”與“現實”
用好文化優勢產業特色 傳承弘揚地方文化
中心城區思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文化產業招商碩果累累,思明區整合用好文化優勢與產業特色資源,通過精心策劃、聯動借力、先行探路,著力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年輕化的敘事表達打造文化精品、共塑文化品牌。
昨日活動重頭戲——“金榜講壇”重磅開講,首期活動邀請到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以“應喜斯文今不泯——金榜山的文化傳承”為題,于賡哲從廈門建城說起,延伸到思明歷史,并重點講述唐代廈門文人陳黯的故事。在他娓娓道來的故事中,大家共同探尋“金榜山文脈始于陳黯”蘊含的深厚人文。
現場,于賡哲還為金榜山、金榜書院“打call”:“文脈的傳承一定要有載體,金榜書院推出這么多的活動就是對歷史文脈的傳承延續。金榜是個好地方,每一個來廈門的人都應該要來這里走一走。”
家住文灶的劉先生對這堂“金榜人文歷史”課贊不絕口。愛好歷史的他說,“于教授解讀歷史通俗易懂,讓我們對居住城市有更多的了解。這樣好的活動要經常舉辦。”
思明區深入挖掘思明歷史文化內涵,提升文化活動的深度,既讓市民朋友更全面深入了解思明歷史與金榜文脈,更為傳承弘揚地方文化提供有力支撐,讓歷史文化在交流分享中煥發新活力。
學校和專業團隊也來大展才藝。廈門市民立第二小學學生表演《星辰大海》,廈門市湖濱小學帶來扇子舞《上春山》,廈門南樂研究會演繹南音《春光明媚》,精彩演出為活動增添亮麗的文化色彩。
融合“傳統”與“潮流”
展現多彩非遺現代創意 豐富市民文化體驗
體驗多彩非遺,感受文化之美。吸引市民游客目光的,還有金榜藝術空間展出的“金榜雅集”首次展覽——“匠心印跡”龜糕印記憶非遺特展。展廳內,擺放著幾十件不同時期和尺寸的龜糕印模具、圖案各異的糕點模具。龜糕印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潘海員現場為大家介紹這一古老技藝背后的工藝智慧和文化記憶。主辦方還貼心準備了由龜糕印模具制作而成的龜糕,邀請市民游客品嘗。
“很好吃,皮薄餡多,還不甜膩。”市民朱菁品嘗后說道。老家東北的她在廈生活已多年,這些模具讓她感到格外親切,“這個糕點模具我也用過,我們是用來蒸饅頭的。通過這次展覽,我感受到不同地方文化的各自魅力。”
龜糕印記憶非遺特展將持續至5月31日,展覽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00—11:00;13:00—17:00,“五一”假期也開放,市民游客都可前往觀賞。
近年來,思明區堅持以人為本,持續通過多元實踐推動非遺的傳承和保護,用心用情講好廈門故事、思明故事。截至2024年,全區共成立22個非遺傳習中心,屬地管理56項非遺代表性項目,擁有160名各級別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每逢節假日,這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便帶著絕活走上大街小巷、景區商圈,帶領市民游客共賞非遺之美,彰顯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共生共榮的人文魅力和城區氣韻。
以全新方式解鎖文化傳承的無限可能——由真人塑造的“金榜書生”形象昨日在活動中亮相。身著古裝、手持書卷,“金榜書生”將出現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活動中,和觀眾互動記錄每場活動的人文交流時光,并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創意表達,將傳統文化轉化為大眾觸手可及的趣味體驗,讓文化傳承在輕松氛圍中自然發生。
精心布置的金榜書院美陳是另一個亮點。位于金榜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的“只此青綠”國風主題打卡墻,與書院古樸氛圍巧妙融合,讓大家仿佛進入如詩如畫的場景。昨日,不少大人帶著孩子打卡留念。
點擊
四大板塊貫穿全年
推動人文與藝術深度交融
現代與古典、人文與藝術、理論與文藝將在古色古香的書院碰撞出新火花。思明區以“金榜書院”為IP主線,串聯文學思潮、影視鑒賞、非遺匠心、理論宣講四大維度,盤活金榜學堂、金榜藝術空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三大空間,積極引進培育優質文化資源,推動優秀思明文化產品“走出去”。同時開通兼具科普與娛樂的金榜書院“小紅書”賬號,創新文化推廣宣傳方式,讓金榜書院文化IP更加深入人心,讓群眾更加深入了解和熱愛中華傳統文化。
金榜悅讀
以書為媒,共赴精神盛宴。思明區充分挖掘優質圖書文學資源,聯動帆書App非凡精讀館(原“樊登讀書”)、廈門市職工服務中心等單位,打造作家交流、讀者互動的全民文學生態圈,以圖書文化賦能金榜書院IP。從5月開始,一系列與文學閱讀相關的文化活動將在金榜書院舉辦,邀請讀者暢游書香四溢的鷺島思明,感受文字深處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鳴。今年,金榜書院將舉辦8場人民作家簽售會,以及8場帆書精讀會和8場學思交流會,打造全民共享的書香金榜。
金榜光影
思明區深化“全城金雞、全民金雞、全年金雞”的又一實踐,將光影藝術帶入金榜山麓,開展以“金榜話金雞”為主題的8場優質電影露天公益放映活動,并根據不同主題內容,打造具有社交裂變性的影視美陳與演繹互動,增加市民游客觀影的趣味性和互動感。
金榜雅集
守正創新傳承非遺之美。思明區全面挖掘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成果成效,集結剪紙、提線木偶、龜糕印、烏龍茶等思明區非遺技藝,將在金榜書院開展8場全年常設的非遺技藝展覽,并邀請鼓浪嶼餡餅制作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曾華山等舉辦7場制作技藝教學體驗分享活動。在6月份非遺主題月,將舉辦百人茶桌仔活動,邀請大家品茶話仙,欣賞非遺南音。
金榜書聲
思明區創新打造理論宣講品牌,首創“點單式宣講”,通過網絡向群眾征集宣講題目,并建立“1+1+11”聯動機制,組建“市-區-街-校-企”宣講矩陣,邀請宣講專家、理論達人、“兩企三新”企業代表等把黨的創新理論和群眾愛聽想聽的內容結合在一起,開展“每月一講”。同時開發3條不同主題的“‘思’匯金榜”文化宣講路線,由宣講員帶領群眾在游覽中體驗、在體驗中收獲,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
記者 吳燕如 通訊員 夏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