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
【解說詞】
2015年3月24日下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給出了推進司法改革的關鍵一招——“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司法責任制,短短五個字,直指要害。針對“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頑疾,司法責任制改革對癥下藥,明確要求法官、檢察官要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落實司法責任制,就是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同期】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張文顯
“司法”最大的特點,也可以說是一個規律性的東西,就是親歷性。所以司法責任制,說到底,它最大的(改變)就是去行政化,讓法官、檢察官真正成為司法工作的主體。
【解說詞】
司法責任制落實后,辦案法官、檢察官將獨立判案,獨立簽發法律文書。也就是說,法官自己辦理的案件,怎么判,自己就能說了算。誰辦案、誰有權;誰用權、誰負責。案子判得對不對,是否公正,考驗的就是法官個人或合議庭本身。
放權不等于放任。那么,誰能夠經受這樣的考驗,擔當這樣的責任呢?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李少平
這個責任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擔當的,它是要有政治上的要求,要有品格上的要求,要有職業上的要求。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主任 胡仕浩
就是我們對法官要實行員額制的管理,要把我們現有的一些不適合獨立承擔審判責任的法官,讓他從事審判輔助事務或者其它的工作。
【字幕】廣東 汕頭
【同期】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林立
曾曼,你現在是副科級嗎?副科級,到了正科級了?
【解說詞】
林立和他的三位同事曾經都是汕頭中院的法官,但一場員額制改革,改變了他們的職業發展道路。如今,只有林立一個人進入了員額,其他人已經不具有法官的身份。
員額制改革,就是要分類定崗,擇優入額。按照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入額法官、檢察官不能超過中央政法專項編制的39%。這也意味著一大批法官、檢察官在改革后不能入額,必須調整到其它崗位。
一句話——減人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實現法官、檢察官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和職業化。
汕頭中院的員額競爭非常激烈,每四個法官中,只有一個能入額。
員額考試過后,40歲的黃曉忠名落孫山,他選擇去執行局成為了一名執行員。32歲的曾曼由于年齡原因,審判經驗不足,沒有資格參加入額考試,她選擇做一名法官助理。曾經穿著法袍坐在審判臺上,而如今卻坐在臺下的助理席位上,曾曼用了很長時間,才慢慢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
【同期】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曾曼
可能我比較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我就是想(以后)做一名法官。我覺得其實不是說員額制之后沒有機會了。而是說你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一點。你這個時間段用來積累。只要你能夠積累,其實對以后是會有更好的幫助的。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
【解說詞】
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上,用五個“過硬”概括了司法人員應具備的素質: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
員額制就是要選出符合這五個“過硬”的司法人員。只有有了過硬的隊伍,司法責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員額制改革完成后,林立成為了這支隊伍中的一員,責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如今,林立自己獨立簽發法律文書,不需要再報庭長、院長審批。這樣一個簽字看上去簡單,但落筆之后的責任和壓力是他人體會不到的。
【同期】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林立
落實司法責任制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權力大了,責任也大了。作為員額法官,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強了。
【同期】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教授 顧永忠
這件事情做錯了、做壞了,你要承擔責任,這就是最大的制約。因為他自發地要對自己約束了。因為他知道,我辦錯了,后面要承擔后果的。
【解說詞】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把司法責任制稱作“牛鼻子”,是因為它牽一發而動全身。司法責任制落實后,有些地方的司法機關發現,以前困擾多年的難題,隨著司法責任制的推進也迎來了排難解困的機遇。
【字幕】吉林 長春
【同期】公主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孫權
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危險駕駛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解說詞】
以公訴人的身份站在法庭之上,對于檢察官孫權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出庭支持公訴是他干了十多年的老本行,陌生是因為他曾離開檢察官一線工作已經三年。
【同期】公主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孫權
回到這個業務部門吧,多多少少有點興奮,這個工作我自己熟悉。
【解說詞】
幾年前,孫權從一名檢察官被提拔成辦公室主任,從而離開了辦案一線。在吉林檢察系統,曾經“官多兵少”。孫權所在的公主嶺市檢察院在改革前共有78人在職,其中,真正在一線直接辦案的只有18人。
【同期】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楊克勤
機構多了,領導就要多。領導多了以后就在忙開會,忙指導,忙協調,忙應酬。做了很多無效的勞動,真正在一線辦案的人相對不足。
【解說詞】
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推進,給內設機構改革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辦案不需要再進行層層審批,很多機構自然沒有了存在的必要。2015年5月,吉林省檢察院從以前的34個牌子變成了現在的10個。
改革改掉了冗余的機構,清掃著人浮于事的作風。
哪里有病灶,哪里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人情案、金錢案、關系案,這曾是司法機關內部的頑疾,破壞公平正義的“殺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對司法腐敗,要零容忍,堅決清除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