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夢想住到城里去當一名城里人,如今只想在村里,現在的農村生活不比城里差,孩子讓我去城里住我也不樂意。”湖溪鎮鎮西村黃大戶自然村村民黃有福談起現在的幸福生活如是說。
黃有福的家就在南江邊,門前是寬闊的柏油馬路和錯落有致的江邊景觀帶,房前是老伴精心布置的小花園,他和老伴以及小兒子一家幸福地生活在這里。
黃有福告訴記者,他家于2014年造起現在的房子,以前因為江邊防洪措施不到位,夏季經常發洪水,大家都不愿意在江邊造新房。隨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深入開展,不僅防洪堤壩建起來了,門前的低洼地也用砂石填高填寬,澆上了混凝土,去年“白改黑”變成了瀝青路,這也讓從車輛無法通過的空地變成了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一到上下學的時間,接送孩子的車基本上都從這里過,大家都說這條路讓出行方便了許多。”
去年,黃大戶開始了“十美村”創建,每戶人家之間做起了統一又獨立的庭院,種上了各式綠植,一戶一品各有風味。黃有福家的庭院不僅種著各式喬木、灌木、花草,圍欄旁還種上了爬墻植物,生機盎然,讓人看了心情舒暢。黃有福說,早年沒有庭院的時候,大家都喜歡把雜物堆在房屋外,屋內大變樣,但是屋外臟亂差,房屋間界限不明也時常引起鄰里糾紛。
“以前到上海旅游時看到漂亮的小別墅都很羨慕,沒想到如今我自己也住進了江景小別墅。”黃有福說,前幾年,他家房子一層和二層租出去開了飯店。現在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起來繞著江邊跑跑步,或者在家門口做做操,下午就到江邊釣魚,生活愜意極了。
若要買點生活必需品,只需沿著門前的道路騎車幾分鐘就能到熱鬧的鎮區。黃有福說,城鎮整治讓自家村莊變美了,也讓鎮貌有了大提升,道路干凈了,店招統一了,秩序井然。值得一提的是,隔壁馬上橋自然村的紅曲特色文化也很好地融入到整治提升中來,讓村容鎮貌環境提升的同時賦予了更深的文化內涵。
對于現在的幸福生活,黃有福總結為“一年一個樣,十年大變樣,村民步入小康社會,生活越來越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