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金秋板栗熟了,孫板祖栗又迎來了豐收的好年景。
從沂南縣孫祖鎮政府駐地南行1公里左右便會有條嶄新的上山公路,這就是當地人稱為致富路的彩票路。9月18日,記者沿彩票路蜿蜒上行,但見滿山的“刺毛球”炸開,在板栗主產區的劉家峪村、東高莊村、書堂村等,家家戶戶都呈現出一派繁忙的采收、出售板栗景象,千萬元的板栗收入鼓起了群眾“錢袋子”,鋪就了脫貧增收路。
上行途中,記者偶遇一位拿著長竹竿打栗子的中年婦女,看到記者停下車來,她趕緊拿起剛剛打下的新鮮栗子讓記者嘗鮮。“今年收成還不錯,雖然價格不如去年,但總體收入還行。”這位50多歲的大姐名叫張永鳳,是劉家峪村人,“家里有80多歲的老人,也不能出去打工,多虧了這些栗子,俺家的柴米油鹽就靠它們了。”
“打栗子注意安全,別滑下去!”說話間,劉家峪村支部書記李遵江也來到張永鳳家栗子樹旁。“這個時節,俺村的栗子都在山上,山高路陡,我打了會自家的栗子,剛好來看看他們,提醒他們注意安全。”看著漫山遍野的栗子,李遵江信心滿滿,“俺村有上萬畝板栗呢,守著這些‘搖錢樹’,俺們就不愁過不上好日子!”
孟良崮山腳下的劉家峪村,有上萬畝山林,這些山嶺薄地缺水少肥,位置陡峭,不適合種植莊稼,但這里的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富硒,含磷、鉀較多,特別適宜種植板栗。上世紀90年代前后,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這些山嶺薄地種上了栗子樹,加上這幾年的陸續補種,劉家峪村每家每戶都有不少板栗樹,多的戶能有上千棵,一些年紀大的老人也能管理四五百棵,好年景下一棵樹收成個百八十塊錢不成問題。李遵江告訴記者,孫祖歷來有種植板栗的傳統,但是之前一直停留在靠天吃飯的狀態,既不修剪也不嫁接,每年只能板栗成熟時節扛桿打栗子,這些年隨著板栗價格的上漲以及各級的宣傳,他們也開始精細化管理了,“我們現在也開始學習科學種養提高產量和品質了,不少村民都三五家組成互助小組,大家相互嫁接幫忙,還邀請農業專家來講課,而且現在路修好了,俺們也不用肩挑人扛了,開著三輪車上來,打好的栗子用車就拉回家了,非常方便。”
在離劉家峪村不遠處的書堂村,由支部書記領辦成立了書堂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集板栗種植技術培訓、苗木繁育、收購銷售于一體,并成功注冊“書堂板栗”商標,打造地產優質農產品品牌。“下一步我們計劃將聯合縣里的君悅商貿開展直播銷售,讓村民收成能更好一點。”書堂村第一書記劉西波說。
為進一步在小板栗身上挖金子,孫祖鎮還引進了石豐板栗合作社,實現收購、儲存和加工一條龍,加工產品出口日本、韓國等,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孫祖小米”珠玉在前,孫祖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申請“孫祖板栗”國家地標產品,讓小板栗成為群眾的致富果是他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