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肥西工作不久的魏明銘,最近找到了一個好去處,每到周末,他都會來到肥西縣潭沖河濕地公園靜坐垂釣,享受著愜意的清風、盎然的綠意。 “這里的風景不錯,河里魚兒也多,待上兩個小時,感覺既陶冶了情操,又放松了心情。 ”魏明銘說。
如今的潭沖河濕地公園,水清岸綠、生機勃勃,隨處都可以看到前來休閑游玩的市民。 79歲的楊昌才大爺已經習慣了每天早上都來濕地公園里跑跑步、拉拉筋,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環境好,心情好,多多鍛煉身體好。”楊昌才樂呵呵地說。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幾年前,潭沖河可不是現在這般光景。
潭沖河是肥西的“母親河”——派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原先的潭沖河是一條遠離城市的蜿蜒小河,可隨著城鎮化的建設發展,以前位于縣城邊緣的潭沖河漸漸被居民區包圍,成為了一條“城中河”,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入讓小河不堪重負,原本清澈見底的小河漸漸消逝在了人們的記憶中,水質持續惡化的潭沖河一度變成了一條人見人怕的“臭水河”。
“那時候的潭沖河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地方,尤其是到了夏天,又臟又臭的潭沖河讓人不得不掩鼻而過,住在河邊的居民更是怨聲載道,恢復潭沖河原貌的呼聲日益強烈。 ”肥西縣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肥西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群眾呼聲,立刻將潭沖河生態治理作為重要工作持續推進。
退養、截污、疏浚、修復、增綠、活水……肥西縣堅持從源頭出發,利用技術手段查清污水的來龍去脈,專門針對潭沖河存在的截污不徹底、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排放、自我凈化能力低等問題,開出了精準治污“藥方”,疏堵結合進行河道綜合治理。截至目前,肥西縣拆除了潭沖河流域規模畜禽養殖場(戶)1247家,新建污水管網5606米,修復管網2616米,疏浚河道淤泥10萬立方米,引流補源1000萬立方米,并打造了總面積達89公頃、占線長4.2公里的公園景觀濕地。修復后的潭沖河不僅在縣城中心留下了一抹亮色,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處休憩娛樂場所。
46歲的趙關連是土生土長的肥西人,不僅經歷了潭沖河由“清”變“濁”的過程,更親眼見證了如今潭沖河的美麗嬗變。 “不僅僅是潭沖河,這些年我們整個縣城的環境都比以前好了很多,看到自己的家鄉越變越美好,我們也很高興。 ”趙關連感慨萬千。
“近年來,肥西縣堅決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相關工程,全縣水環境保護向常態長效化發展。 ”肥西縣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