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兒子的閱讀焦慮
郭全福 41歲 在泉州經營一家書法培訓學校
“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是伴隨讀書度過、發展并超越的”
我結婚晚,兒子今年剛滿5歲,是個調皮鬼。從焦慮怎么引導他閱讀,到引導他讀哪些書,到一天讓他讀多少書,一個個接踵而至。為了這些,我和妻子沒少拌嘴吵架。
懷孕時,妻子每天早晚在音樂背景下朗讀散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讀得最多。兒子出生后,我買來30多本畫冊和書籍,每天起床教他念一首,但兒子沒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
兩歲時,他每天晚上纏著我和妻子給他講故事,因為工作特忙,我們把孩子扔給父母。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講故事不夠生動,又缺乏耐心,大大減弱兒子聽故事的興趣。我們又專門買來一個講故事的機器,但這種只能發聲沒有畫面的機器,也沒能讓他保持長久的興趣。很快,他不再嚷著讓我們講故事,200多本故事書堆在家里,看都不看一眼。
現在家長最怕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該怎么讓他對閱讀感興趣呢?我們焦慮了。
我聽從朋友建議,把孩子放在自己經營的書法小班上,讓兒子和學生一起識字、練字。晚上回到家他翻開故事書,遇到白天練習的字,會纏著我問怎么念,是什么意思,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
我學的是國畫專業,妻子學的是中文,我們有心讓孩子將來學理工科。3歲時,開始重點買進天文科學方面的書籍,如《聽昆蟲講故事》、《聽恐龍講故事》。我每天和孩子一起看少兒頻道的科普節目,重點培養他的興趣,啟發他思考。他越問為什么,我越開心。有次聽朋友說,他一次性給女兒把18歲前要讀的書都買完了,他女兒今年剛3周歲。我覺得沒必要,引導固然重要,但還得顧及孩子的興趣,先讓他喜歡再說。
我覺得一個人的閱讀史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是伴隨讀書度過、發展并超越的。等兒子再大一些,僅僅擁有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讀書是一種前進和超越的原動力。但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止在一個地方或某一個階段,它需要不斷地奔騰和超越。
本期執行
海都記者 陳建輝 陳志堅 林秋燕 見習記者 花蕾/文
謝向明 陳紫玄 許茵茵/圖
編輯:沈桂花 陳秀洪 視覺:方立褀 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