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厝
蚵殼厝自明末清初從形成、發展到衰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而且,蚵殼厝具有不積雨水、冬暖夏涼、隔音效果好的特點,適合海邊潮濕氣候環境居?。黄浯问球職へ葔w十分堅固、素有“千年磚、萬年蚵”的美譽。
泉州蚵殼厝 蓋“蚵殼厝”是一件難度不小的手藝活。建造“蚵殼厝”時,要考慮房屋的坐向、是祖厝(祖屋)還是民居等因素。師傅還要按照主人家的意見,根據外墻的大小,處在哪一位置,用什么形式建造等進行一系列設計,然后再對蚵殼進行篩選,分出上蓋、下臼,大和小,再清洗干凈。原來砌墻只需要用土,不管是山上的、田里的都可以,只要有黏性,把蚵殼一只一只疊好,就能把墻壁裝飾得很好看。砌蚵殼需要精湛的手藝。
蚵殼厝散發著濃濃的古城余韻,外墻上密布的大貝殼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還沒見到海,就已先嗅到海的氣息。 閩南話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蠣。當地人拾蚵殼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蚵殼厝,無意間成就了一個建筑奇觀。
在小巷里的一座蚵殼厝前流連,幾株小草從墻縫中伸展出來,在微風中搖曳,給滄桑的老房子添加幾分生機和靈動。撫摸著那些堅硬、漂亮的大蚵殼構成的墻壁,仿佛觸摸到一段淡去的歷史,眼前的一切也變得越來越真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