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麥麥 圖 / 王金淼
看過了都市繁華,他選擇在這里重新開始。
金剛花了一年時間,才在泉州新府口巷子找了這個院子,重新修整一番,取名“十方別院”。院子是泉州歷史名人蘇鏡潭的故居。蘇廷玉后裔,光緒廿八年(1902年)舉人,后東渡臺灣,終再無歸故。
金剛說,自己并不是因為攢下很多錢,才逃到這個院子消遣生活。
他原名叫邱福波,85年。大學學的土木建筑,畢業后來泉州一家房地產待了6年,從賣房子開始,慢慢做到董事長秘書的職位。最后還是辭職了。因為他看到每天比常人累得多的董事長生活,豪宅豪車豪華游艇他都住過坐過。真的不過如此,你付出和得到的不成對比啊。
這個院子,是金剛找到的一個想讓自己重新開始的地方,積累財富一直不是他的人生目標。他現在希望能做的是,可以把自己熱愛的琴棋書畫、經書禪意和義工的工作內容打通,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
2009年,在忙碌的房地產行業上班期間,金剛就加入了泉州義工俱樂部,現在擔任副會長的職務,先后被評為”優秀紅十字志愿者“和”泉州青年五四獎章“。金剛很開心地跟我講,他們義工團隊在助學和自閉癥兒童兩個關愛領域,先后上過省電視臺,這是很難得的。而在這方面獲得的成就感,也是他更愿意提及的。
我相信,人的每一個決定和行為都是可以追根溯源。
“我是文科生啊。”金剛看到我一臉不解的表情。這個理由很牽強好嗎?是的。金剛覺得自己人生的轉折點是在高二那年。高二時那個瘋狂的語文老師給他班上的五六十號人開啟的一段奇幻旅行。沒有那一年,他覺得自己肯定還會留戀那家房地產公司,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努力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