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空間改造
五臟俱全從小創意點入手
鄧海:首先,我會把五店市的任何東西都看成是正資產,然后考慮如何翻譯它的資產點,做好這點,不僅是考慮掙錢,我們還需要會借力省錢。
給我最小的空間,最低的門檻,我首先會選擇一個五臟俱全的“小”事情來做。比如我會選擇哪怕是一個垮掉的房子的角落,然后住進來,住帳篷都可以,然后窩在那里,或者去串門,去了解這個環境的生態,盤點哪些東西有用有意思。這時你會發現借力是很美的事情,比如懂得朝向,你可以曬太陽,你還可以借風、借風景,讓你的空間利用又舒服又健康又不用掏錢。
另外,對于做活這個空間,我想用一個比喻。一個山谷最悲劇的狀態是死掉的,成為雕刻被搬進博物館。呈現真正的生命之美,這個山谷應該是茂密的,有完整的生態鏈。這種生態鏈很關鍵很棒的一個點在于,本身完整的生態鏈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不需要外界付出額外代價去保存。這種強勢的生態圈因為生存本能,甚至還會擴張甚至侵略別人。所以我們要在五店市營造這樣的生態圈,關鍵是要營造一個自我循環的生命體,營造讓街區活起來的一股能量。我們可以從利益、社會角色、生態等方方面面,看看我們還能做什么,促使它們能夠為這個生態圈供力,然后對這個環境產生強大的依賴。
從執行角度講,我們可以從一些小的點來做,慢慢積累,慢慢埋伏,最后以線串珠。
形式貼切 拓展空間包容性
蘇獻忠:簡單的生活是一種奢侈,五店市給我一種簡單的感動,讓我覺得適合在這里呆下去。從藝術家角度說,陶瓷藝術品有特殊性,從泥到瓷,它的形成是一個造物的過程。但它又有很大包容性,只要找好切入點或者形式,每個地方的文化特性、民俗都可以通過這個載體來呈現。五店市也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地方,只要想好一個表現貼切的形式,我相信我的陶瓷藝術能夠在這個地方扎下根來。
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時間沉淀,需要很多人關注、一起打造,才能形成氣氛,不能急功近利。我覺得未來人氣一定要足,整個園區才能活。我希望,運營商在后期的運作方面可以多下工夫。作為商家,我也會嘗試更多的互動,比如會邀請更多的藝術家朋友來這里交流,還會邀請老百姓可以來觀賞品鑒,讓藝術可以共享、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