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與丹麥王國菲德烈堡國家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的“17—21世紀丹麥王公貴族織繡品:恭王府博物館特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開幕。本次特展呈現了丹麥17世紀至今王室及貴族對昂貴紡織品的應用,展示了紡織品和文化生活之間的重要聯系。
該展共設恭王府嘉樂堂正殿及東、西配殿3個展廳,展廳專門搭建了菲德烈堡中巴洛克風格接見廳,皇室餐桌上陳設了“丹麥之花”餐瓷原品。展覽獲得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特許,展示了由女王親自設計創作的刺繡藝術品原件,包括一面繡著食物和餐盤的桌布,以及4件靠墊。
值得關注的是,展覽特別突出中國元素,展廳內的一面墻壁上懸掛著陰陽和八卦“水、火”圖案的掛毯,居中一件中式櫥柜,兩側共4把中國椅和叉骨椅相對,均由丹麥設計師借鑒中國家具風格設計而成。
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表示,丹麥王國菲德烈堡國家歷史博物館的所在地菲德烈堡與恭王府曾分別是丹麥王室和中國皇族的住所,伴隨歷史發展,二者都在遺址上建成博物館,成為兩國進行近現代歷史研究和對外展示的窗口。早在2008年,中丹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之際,兩館就開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聯合舉辦的多項展覽深受兩國觀眾喜愛。兩館之間的合作已成為中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一環。
據悉,另一項展覽“碎片合成:卡斯帕·埃斯特魯普繪畫作品展”也在恭王府博物館展出,兩項展覽于9月5日至10月16日向公眾開放。(記者馮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