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間所謂皇宮中的“金鑾寶殿”,這里是皇帝舉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樂年(15世紀初),后經數次災毀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極殿。滿清建都北京后改為今名,蘊含天下和諧的宏旨。現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來的。
太和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京城的中軸子午線沿著龍紋石雕御路升上三臺,從天子寶座下穿過。每當大典之際,鳴鐘擊鼓,禮樂齊奏,帝王御殿升座,君臨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賀,極顯其尊貴和威嚴。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國現存規制最高的古代宮殿建筑。大殿內外飾以成千上萬條金龍紋,屋脊角安設十個脊獸,在現存古建筑中僅此一例。
宮寢生活
乾清宮:
乾清宮為皇帝的正寢。明永樂年(15世紀初)建成,曾數次遭焚和重建,現有建筑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建。“乾清”為乾天清正之意。
自明至清初,乾清宮都是皇帝治理朝政和居住的正殿。明清皇帝駕崩后都在此停欞,以示“壽終正寢”。清雍正皇帝以后,皇帝寢宮移至養心殿,但這里仍為君王理政和舉行節慶大典的重要宮殿之一,清康熙、乾隆兩朝曾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
殿內高懸清順治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匾后為清代皇帝放置建儲密匣之處。
承乾宮:
承乾宮在東六宮區域,初名永寧宮,崇禎五年(1623年)改為今名,即取敬奉天意的含義,對應于西六宮的翊坤宮名。 明清兩代,此宮都做為后妃的居所,其中著名的有清順治帝寵愛的董鄂妃,以及咸豐帝的生母(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景仁宮:
景仁宮在東六宮區域,初名長安宮,明嘉靖年(16世紀中)改為今名。景仁即大仁愛之意。
明清兩代,這里均做為妃嬪的住所。清代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曾住在這里,并在此生下玄燁。雍正帝的熹貴妃(乾隆帝生母)、光緒帝的珍妃也都曾居住在此宮。
乾清門:
乾清門為紫禁城內廷正宮門。明永樂朝(15世紀初)建成,曾多次被災并重建,現有建筑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為乾天清正之意。 清代皇帝在此御門聽政,其中以康熙皇帝最勤。御門當日辰時(上午8時左右),皇帝在門內中央升座,朝臣依次奏事并領受君王諭旨。 乾清門外向東西兩側展開琉璃影壁,門前陳設金獅和金水缸,門內高臺甬路直通乾清宮前丹陛,為皇帝御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