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石獅不時有雨水“光顧”,可以說,雨傘成為了市民出行的必備之物,然而在免去大家淋雨之苦的同時,一把濕漉漉的雨傘也考驗著市民的文明素質。
“濕道”很煩人
“這幾天一直下雨,電梯內、樓道里到處是雨傘滴的水,一步一滑,很是煩人。”日前,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市區不少居民反映,連續多天下雨,小區居民樓里的樓道和電梯內,不是到處擺滿了雨傘,就是道路幾乎都是濕漉漉的。不少居民甚至要“踮步前行”才能過道。
“除了樓道多水,到處擺滿的雨傘也很是煩人。”家住市區某小區的居民林先生表示。記者走訪市區多個小區,發現不少從雨中歸來的居民,大都拎著不停滴水的雨傘,直接往電梯內或樓道里趕,所行之處,一路雨水。回到自家后,因怕將雨水帶到家里,便直接撐開放在樓道,給不少鄰居帶來了麻煩。
“因很多樓道和樓梯表面無防滑功能,雨水滴在上面,很滑。而且雨傘放在過道中,給大家的出行也帶來了不便。”林先生表示。
“小區里還有老人家,不僅是老人家怕滑,我們年輕人也要很小心。”林先生說,自己都是把雨傘甩干再進樓里,“舉手之勞,方便別人其實也方便了自己。”
“濕車”有隱憂
幾天前,記者乘坐公交車,當記者剛在公交車上落座時,發現座位是濕的,一看上面居然有一攤水。這幾日,記者在市區乘坐了幾趟公交車發現,大多數帶傘的乘客上車后都會把濕雨傘直接帶進車廂,傘上的水滴不斷地往下滴,很快就將車廂的過道弄得又濕又滑。而個別“愛干凈”的乘客甚至將濕雨傘放在了一旁的空座位上。記者在車上也發現有的人走在車廂過道,因地面濕漉漉而差點滑倒。
公交車在雨天給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濕傘卻也給人們帶來不少麻煩。例如乘坐公交車或是搭乘別人的小轎車時,都要多注意自己是否將雨水帶上了車,若有此情況,先將雨傘甩干,上車后,放置于適當的位置,盡量做到不給他人添麻煩。
“濕傘”請歸攏
雨天濕傘帶來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樓道、車上,日前,在市區一家服裝店里,記者看到,店里的工作人員正拎著拖把來回清理地面上殘留的水漬。
“這些積水都是之前顧客的雨傘留下的,得趕緊清理掉,不然可能會令其他顧客滑倒。”服裝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考慮到這些天的雨水天氣,他們特意在店門口放置了一個鐵制桶,供顧客放置雨傘,但還是有一些顧客比較疏忽,拎著雨傘便走進店來。“我們畢竟是商家,又不好意思對消費者說什么,除了提醒之外,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停清理地面上的雨水,以保持地面的干爽,同時提醒顧客出入要小心。”
一場雨,有時帶來的是滋潤,有時卻又考驗市民的文明素養。針對濕雨傘帶來的諸多困擾,一些大商場、大超市會在市民進門處擺上一個傘架或者放傘桶,供市民放置雨傘雨具。公交車的后車門旁,也可放置雨傘。盡管如此,仍有部分濕傘亂擺亂放的現象。
如何處置濕雨傘?看似很小的事,卻能折射出市民的文明素養,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為了公共場所的干凈清潔,市民除了“按桶放傘”外,還可以隨身攜帶一個小塑料袋裝傘,如此一來,不文明的行為也就不會“到處流淌”了。(記者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