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扶持及深海漁業產量增長的雙重刺激下,石獅掀起了一輪造新船的新高潮。記者從市漁業部門了解到,去年全市新登記136艘漁船,注銷登記167艘,而注銷的大部分用于建造新船。
“近海、傳統漁場漁業資源衰退是不爭的事實,木質船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我們必須通過建造大馬力船才能駛向更遠的海域進行生產作業,突破小型漁船發展瓶頸。”祥芝鎮木質船船主蔡先生介紹,他的木質船屬于60馬力以下的小型船舶,由于噸位小、續航時間短、抗風能力差的特性,致使其在捕撈生產競爭中生產效益逐年下降。“石獅向來有舊船換新船的觀念,三五年漁船經常被淘汰掉。”蔡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年,石獅每年的漁船更新速度快得驚人,每年約有100余艘的新大型漁船下水生產。
“漁業貸款利率優惠、政府補貼漁船改造等成為船主的福音。”石獅漁業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船舶數量占整個泉州市“半壁江山”的漁業大市,石獅漁船的更新換代異常頻繁。據悉,近年來,石獅政府積極引導漁民發展和更新大型漁船,石獅漁船進行更新換代,工作年限超12年的木質船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型鋼質漁船,特別自2013年以來,石獅市作為全省漁船“小改大”和“木改鋼”試點單位,政策扶持漁業捕撈船舶的更新改造和注銷拆解工作,對石獅籍小型捕撈漁船更新改造進行補助。這也進一步提升了漁民造大船的積極性,推動漁船升級改造。此外,活躍的民間資本的注入,也促成了石獅掀起漁船更新潮。(記者 王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