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微博官方賬號“微博管理員”發布公告,稱自媒體賬號Ayawawa因為在線下活動的不當言論,引發社會輿論批評,造成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決定對該賬號禁言禁被關注6個月。Ayawawa本名楊冰陽,知名情感博主。剛被禁言的微博賬號上是如此自介的:“暢銷書作家,情感作家,著有《完美關系的秘密》《聰明愛》等,微博簽約自媒體”。這個賬號有304萬個粉絲。
事件的起因是,Ayawawa之前一場“女性情感培訓課”上的一段言論被重新挖出。在討論“平凡女孩如何最大化跨越階層”,她強調女性應該意識到“性別優勢”,并以戰爭中的慰安婦作為范例:“你們覺得慰安婦可憐嗎?那你們想沒想過同時期的男人更慘,都被打死了,女人至少還能留下一條命……所以你看,就算遇到戰爭,女生還是有性別優勢的。”
這段言論罔顧歷史真實,傷害了民族情感與公共利益,引起了網友的炮轟,共青團中央、紫光閣、中國婦女報、人民日報等也相繼發聲予以嚴厲批評。在此之前,Ayawawa的各種歪理邪說就甚囂塵上。比如她始終鼓吹的是,“女人一定要順從男人”;女性要善于利用自身青春美貌、溫柔可人等“性別優勢”,來牢牢“拴住”男人的心,等等。因此,此次Ayawawa被禁言并被輿論痛批,著實罪有應得。不過我們也應該反思,為何Ayawawa的歪理邪說會有市場?
Ayawawa和咪蒙可謂情感營銷號的兩大山頭,但她們的崛起并不是突然的。一直以來,以愛情、婚戀為核心的文化產品都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電視里的肥皂劇,發行量巨大的《知音》、特色鮮明的“知音體”,瓊瑤三毛張小嫻作品的長銷,都預示著女性巨大的潛在消費力量。
學者張檸指出,只要女性有所需求,“媒介傳播中就永遠存在一個有待填補的情感空擋。文化生產商正是洞悉了這個空擋的秘密,他們利用婦女特有的情感方式,將媒介變成一種快感消費,將剩余時間和剩余情感轉換成剩余價值。”情感營銷號深諳此道,它們一邊迎合女性需求,向女性輸送情感語錄以吸引龐大女性粉絲的關注;一邊忙著營銷,要么像咪蒙一樣接天價廣告,要么像Ayawawa那樣,既寫書也接廣告,還發展會員,通過各種線下活動圈錢。
情感營銷號并不是原罪,通過營銷賺錢也并非不可,問題在于Ayawawa營銷的價值觀極其陳腐。就像《中國婦女報》在一篇批評文章中指出的,“她教唆女人不能有事業心,否則男人不喜歡。男人劈腿,全是女人的不對。女孩子的伴侶價值就是年齡、長相、身高、罩杯、體重,學歷、性格和家庭環境都在其后。她的這套說辭,必然是把女孩子引向自卑自賤,誠惶誠恐,崇拜男性,喪失自我意志……這種教唆不僅與兩性平等發展的文明潮流相悖,更是與奮斗新時代的社會主流南轅北轍。”
如此陳腐的價值觀竟然可以吸引如此多的女性,由此也折射出物化女性的思維仍具有一定的現實土壤。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之前被輿論撻伐的“女德班”。“女德班”中的不少學員是丈夫逼著來的,但也有不少學員是其他女性介紹來的,或者女性自己來報名的。女性為什么會參與這種自輕自賤的宣講呢?一方面可能是在現實的婚姻關系中,她們始終處于被壓迫的地位;另一方面則是女性全然不覺得男尊女卑有什么問題。同樣地,不少Ayawawa的粉絲也絲毫不覺得Ayawawa物化女性的說法有什么不妥,在她們看來,假如女性自輕自賤可以獲得優質男性的青睞,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也沒有什么不好的嘛。
因此,Ayawawa被禁言和批評并不是終點,畢竟半年后,重出江湖的Ayawawa估計又是一個營銷大號,一個賺錢好手。我們既要警惕種種歪理邪說,也要在現實生活中切切實實推進女權思想的傳播,推進男女平等的進程。唯有如此,“Ayawawa們”才會徹底失去生存空間。(曾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