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市商務局、廈門市財政局、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舉辦《關于促進廈門港航貿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政策宣貫會。
《若干措施》包括推動港航貿聯動發展、構建重要節點重要通道、加快推動多式聯運發展、合力提升港口營商環境4大方面、12條措施,全面支持港口、航運、貿易企業在廈擴展業務板塊,融通港口、航運、貿易、物流、倉儲各領域,推動港航貿一體化發展。
為支持廈門港集裝箱業務做大做強,我市拿出“真金白銀”,對港口企業、航運企業、貿易企業進行獎補,結合箱量、服務效率等指標最高予以9000萬元獎勵。對于新增歐美快線,每條航線給予400萬元獎勵;新增東南亞跨境電商航線,每艘次給予1.5萬元獎勵;對在廈門港運營集裝箱重箱業務的省內外企業,予以單個企業一次性獎勵最高100萬元。
當前,我市正積極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廈門港以“絲路海運”暢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中歐班列”激活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無縫銜接樞紐節點。《若干措施》指出,要謀劃和推進東南陸海大通道建設,積極打造北接“絲路”、南連“海絲”、東跨“海峽”的東部重要節點、重要通道,充分利用對臺區位優勢,更好地服務兩岸融合發展。
推動港航貿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升港口的營商環境是重中之重。《若干措施》指出,鼓勵廈門港碼頭企業對新能源汽車提供10天—20天免堆期,做強汽車口岸功能。針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儲能柜等“新三樣”產品,推動碼頭完善作業資質和配套設施條件,創新出口鋰電池檢驗監管模式。
“推進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是廈門的區位優勢和使命所在,《若干措施》著眼于短期,也著眼于長遠。”廈門港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解讀,短期來看,可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高外貿競爭力,有利于緩解當前我市對外貿易行業壓力;長遠來看,對進一步優化我市港口、航運、貿易要素資源配置,有效降低港航物流成本,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若干措施》于2025年6月5日正式實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新政策聚焦四大方面
推動港航貿聯動發展
支持集裝箱業務發展。支持港口企業發展,結合箱量、服務效率等指標最高予以9000萬元獎勵。支持航運企業發展,對于新增歐美快線,每條航線給予400萬元獎勵;新增東南亞跨境電商航線,每艘次給予1.5萬元獎勵等。支持貿易企業發展,對在廈門港運營集裝箱重箱業務的省內外企業,予以單個企業一次性獎勵最高100萬元。
構建重要節點重要通道
謀劃和推進東南陸海大通道建設。強化“絲路海運”、中歐班列(廈門)等物流運輸能力,推動對臺貨運樞紐設施提級擴能。結合兩岸融合示范區建設,支持做大海空聯運業務。對廈臺海運快件航線運營商給予最高1.5萬元/航次獎勵,打造對臺跨境電商集散中心。
加快推動多式聯運發展
加強鐵路運輸能力。強化與鐵路部門合作,彌補廈門港在鐵路運輸上的短板。推動海滄支線擴能改造等項目;力爭遠海碼頭鐵路專用線2025年建成投用。
合力提升港口營商環境
提升“新三樣”港口服務能力。針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儲能柜等“新三樣”產品,推動碼頭完善作業資質和配套設施條件,創新出口鋰電池檢驗監管模式。
推動港口“降費增效”。增強廈門港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帶動全社會降低物流成本。鼓勵廈門港碼頭企業對新能源汽車提供10天—20天免堆期,做強汽車口岸功能。
(廈門日報記者 林欽圣 通訊員 廈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