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大機場而言,有一類特殊群體令人頭疼,這就是狂熱的追星粉絲。從辦票柜臺到貴賓室,再到登機口甚至航班上,粉絲們對明星出行的全程追逐,讓機場秩序和航班運營大受干擾,但能否將這些人列入“機鬧”行列受到民航“黑名單”制約,追求航班收益的航空公司目前心存顧慮。
據《北京日報》日前報道,5月7日晚上從虹橋起飛的CA1886航班,有20多名粉絲為了追隨自己的偶像,買了機票全程追蹤。他們堵在登機口,拍自己偶像的一舉一動。直到23:00,登機通道才終于恢復秩序,但航班起飛也因此從21:55延遲到了00:15。起飛后,經濟艙的粉絲又齊刷刷奔向頭等艙,空乘人員在機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攔截他們;等航班落地滑行時,粉絲們又不聽勸阻起身堵在了機艙出口……
現在有種說法,一個明星紅不紅,就看機場的粉絲數量。機場接機的粉絲越多,說明這個明星當下很紅。這種現象迅速崛起并快速蔓延,形成粉絲文化。粉絲文化并非一無是處,首先它帶來了日漸蓬勃的粉絲經濟。粉絲在對偶像的精神投入過程中,會伴隨著一系列消費行為,形成一個新興的產業——“粉絲產業”。其次,粉絲文化如果健康發展,能給粉絲帶來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譬如合作共贏的團隊精神、努力進取的拼搏精神、甘于付出的奉獻精神、勇于挑戰的創新精神。其三,粉絲文化在我國的發展也顯示了我國文化多樣性的不斷發展和日漸豐富,展現了我們在對待外來文化方面的自信和包容。
粉絲本來很單純,發自內心喜歡某個偶像。然而,追星不能逾越紅線。時下,一些粉絲的過當行為讓這種喜歡變了味。一些粉絲盲目崇拜、追捧明星,不是因為明星的實力,而是偶像光鮮亮麗的外表、明星身上耀眼的光環,如此浮躁風氣,給青少年帶來非常不良的示范效應。再說,明星與粉絲之間的關系變化多端:有路轉粉,也有粉轉路。伴隨粉絲經濟而生的追星“奇葩”現象引人深思。
粉絲追星要有度,要有理性。除此之外,明星也要有正確的示范。然而,在粉絲文化漸成一種經濟模式的時候,有些明星會有意無意讓粉絲知道自己坐哪趟班機,在機場得到很多粉絲的簇擁,造成一種“紅紅火火”的“盛況”,而這種“盛況”有可能以干擾機場秩序為代價。
機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所,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人流、車流、物流進出密集,是安全重地。對在機場公共區發生的擾亂公共秩序、破壞機場環境的違法行為,有關行政部門可以委托機場管理機構實施行政處罰。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等公共場所秩序,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機場不是娛樂場,不能因為盲目崇拜、神化偶像而影響公共秩序。要知道浮華過后,炫目的不一定都是黃金,有可能是金屬箔飾片,甚至是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