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號稱能讓受訓者的心智和潛能得到全方位提升的課程,神秘地潛藏在我們身邊。人們對之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值得”,也有人覺得很可能是傳銷。據《東南早報》近日報道,這一課程叫“教練技術”,學費高昂,四五天的課程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內容頗為另類,學員在課上穿著比基尼跳舞脫衣,“上完課后,說要鍛煉你的感召力,實際就是讓你拉人上課”。報道一經見報,即引發了廣泛關注,許多人擔心:課程以提升心智為名,行另類傳銷之實。
教練技術最早源自國外,其初衷在于幫助渴望成長的人們認識并發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潛力,是實現專業領域目標或人生目標的一種領導力和能力開發體系。然而,這一培訓被引入國內之后,就一直爭議不斷,屢屢爆出各種負面新聞:許多人受訓之后性情大變,表面上看似變得陽光積極,實則比以往更加偏狹;還有些人因為“沉迷其中”,與親人、好友產生諸多矛盾,甚至鬧到戀人分手、夫妻離婚的地步。更嚴重的是,包括《東南早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都曾報道,在培訓后期,學員還會被要求去“感召”更多新人來參加培訓,其手法類似于傳銷組織發展“下線”。這不禁令人擔憂,相關的培訓機構可能通過對學員洗腦和精神控制的方式,發展傳銷組織。
負面新聞不斷,被質疑為另類傳銷,乃至被當作社會中隱藏的毒瘤,為何教練術仍然在許多城市悄然流行呢?一方面,許多培訓機構其打著“公益”“大愛”等幌子,加上行蹤隱秘,給監管帶來不小的難度,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打擊。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這一培訓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即,教練術能夠流行,最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具有誘惑性的口號擊中了許多人的痛點,滿足了他們急于提升業績、擺脫家庭生活困境等種種現實需求和心理需求。
因此,從本質上說,教練術與一些標榜的成功學如出一轍,都是利用人們急于提升自我、擺脫生活煩惱的焦慮心理,販賣所謂的“心智提升”的秘訣與捷徑,是一門“焦慮營銷”的生意。
無疑,要防止普通人誤入歧途,既需要加強監管,也需要引導人們尋找正確的提升自我的途徑,鏟除“焦慮營銷”生存的土壤。一方面,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大打擊力度,一旦相關機構違規培訓或者涉嫌傳銷,就應該堅決打擊并予以取締。但也應該看到,對于游離于邊緣地帶的教練術培訓,即使涉嫌違法,也因為其行蹤詭秘,一時難以發現。只有提高大家的辨別能力,讓渴望成長的人們對各類奇葩培訓能有所戒備,才能有效地保護普通人不陷入傳銷陷阱。時下,“渴望快速成功”“擔心被時代所拋棄”等種種焦慮,是造成教練術在國內異化成傳銷的根源,唯有去除普遍存在的焦慮感,讓人們能夠更加從容地生活,才能引導人們尋找正確的成長之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面對教練術不斷出現的負面新聞和潛藏的傳銷陷阱,我們應從中吸取教訓,并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絕大多數人都是蕓蕓眾生中的普通一員,但普通人只要努力工作,認真生活,同樣值得驕傲。另外,煩惱是生活的常態,即使睿智如圣賢,古往今來也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從煩惱中徹底解脫。與其尋求徹底解脫的捷徑,不如寬容他人與自己的不足,學會從容淡定地面對生活。(鄭運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