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紀錄片 制作古城傳世名片
蔡舒翔
為古城付出越多,就越熱愛這片土地。泉州師范學院年輕的講師蔡舒翔和洪丹陽就有這樣的感觸。
她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對古城最近一個“大動作”,就是今年國慶展會“潤物無聲——古城保護與微更新展示周”。蔡舒翔作為策展助理,參與了前前后后的籌備工作。去年暑假,她們用了兩個月,反反復復將西街的大小巷子踩了個遍,為古城拍了紀錄片《看見西街》。
傳承、延續、傳統建筑、都市再生、社區營造,這些概念的倡導,讓人覺得她們太學術,不夠接地氣,但蔡舒翔她們卻很堅持。有這樣一群高知,對古城有不同的角度關注,才使得古城保護利用更加立體。未來,她們還將參與更多的古城保護利用,以大學教師的名義,也是以一名古城人的名義。
仿古不是古城
蔡舒翔小時候家住西街后面的平水廟,四通八達的小街巷吸引著她。“放學路上,我在清軍驛、華僑新村、中山公園體育場附近兜來兜去……”她還依稀記得南俊巷拓寬,涂門街、東街改造動工時,市區道路上的熱火朝天。
知道“清軍驛”這段短短巷道的人不多,即使是正港的泉州市區人。也許是懷揣著古城太多的秘密,希望能讓古城變得更美好,在高考那年,她選擇了廈門大學的建筑系。后來在倫敦藝術大學讀碩士,現在還在臺灣大學建筑與城鄉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方向混合了建筑、藝術、社區營造等關鍵詞。
大學剛畢業時,蔡舒翔也曾琢磨著“世界這么大,出去看看多好”。“可是心里裝著古城,真正沉下心去讀懂它,也就覺得越來越有趣。”抱著這樣的想法,2012年她回到家鄉,成為泉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一名講師,與古城開始了更加親密的互動。
有一回帶臺灣教授游泉州,汽車從北門街開到新門街。教授說了一句:“轉了一圈,又回來了嗎?”原來對方看到兩條街幾乎一樣的建筑正納悶呢。這句話點醒了蔡舒翔:很多城市面臨著相同的境遇,高層樓房鱗次櫛比,建筑越來越千篇一律。人們逐漸意識到真正的歷史街區對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但并不是形式上的仿古建筑。
“看見西街”的滾雪球效應
能為古城做點什么?2015年暑假,蔡舒翔和同在泉州師范學院工作的好朋友洪丹陽一起,做了個一拍即合的決定。
“為西街拍部短片吧,當時真的沒有特別的打算,只是因為對這里有感情。”她們倆立刻行動起來,后來申請成為泉州市2015社科資助項目,課題名為《看見西街》,希望從歷史、社區文化等角度重新解讀西街片區,探索都市歷史核心聚落未來規劃設計、文創參與的可能性。
她們從西街老住戶的講述開始,起初找家中長輩幫忙聯系采訪對象。“從熟悉的人入手,更容易聊進去。”熟人會介紹適合的采訪對象,甚至路上偶遇健談的人,采訪的面寬了起來。
蔡舒翔和洪丹陽挖掘采訪對象的故事,花了一個月,拍攝制作又花了一個月。兩人一天到晚泡在西街,不想打擾人午休,就找個地方聊天碰撞新思路。為了尋找適合的拍攝點,她們有時爬上居民家的天臺……
暑假臨近結束,去年8月21日至25日,倆人策劃了《看見西街》系列活動:包含放映當時新鮮出爐的短片《西街記憶》、“傳承與延續——閩南傳統建筑再設計”主題沙龍、“聚焦西街:城市傳播與都市再生”主題茶話會、泉州師范學院廣告學專業學生西街主題攝影展等,吸引了很多泉州年輕人。有位姑娘看了《西街記憶》短片,看到了西街八位原住民的記憶,主動提出可以去采訪她父親。她父親的故事,后來被拍攝成另一部紀錄短片《紙匠》。
今年8月底的一天,蔡舒翔像往常一樣,沉迷于西街巷陌。偶遇政府邀請來的上海策展團隊,得知國慶節泉州準備在古城辦展需要一部短片放映,蔡舒翔主動推薦《西街記憶》。了解到蔡舒翔的專業背景,策展團隊也邀請她作為泉州方面的策展助理,全程參與籌備、執行。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蔡舒翔帶著泉州師院的十幾名學生在展覽中忙碌著。泉港有位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讀研究生的男生看完展覽后,主動聯系蔡舒翔,表示以后也要回泉州,為古城復興發揮自己的所學。“效應就像滾雪球一樣”,蔡舒翔笑道。
讓短片成“城市名片”
“我本科在中國人民大學主攻新聞攝影,后來到英國留學學的是城市文化與攝影。我在研究,在當下觀眾的觀看經驗改變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進行視覺傳播。比如,嘗試從觀看者的角度,比如喜歡動態影像,靜態的二維圖片吸引力相對不足。而作為泉州人,我對古城也有著一份愛,用學術研究的方式幫助古城吸引人們的注意,而古城也成了我的科研實踐基地。”
——洪丹陽(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教師,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博士在讀)
“為西街拍一部短片,沒錢,你來不來?
接到老師蔡舒翔的電話,我只遲疑了一會兒。
我畢業設計做的是“中山路改造”的課題,對古城保護改造的關注,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也是在那時發現,這樣龐大的課題,憑一己之力是很難踐行的,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拍攝1000多分鐘的素材,最后剪成十幾分鐘短片,將其他零碎編入花絮部分。剪輯方式用90后的視角,看起來特別酷。看完短片,有西街老住戶夸贊,拍得比電視節目還好看。
為古城拍更多的紀錄短片,具有實驗性質的那種,希望它們能成為泉州的城市名片。我有這樣的野心。”
——劉曉建(2013年畢業于泉州師范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