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找到眷戀
鄭達真自小長在泉州中山路上,沿街是古樸的騎樓,各種老字號分布其間,巷子里古厝重重,紅磚紅瓦,月光下,南音聲慢,處處淌著小城的味道。
“我以前不喜歡傳統(tǒng)的東西。”學舞蹈和美術的鄭達真,除了農(nóng)歷廿六會同家人去開元寺勤佛外,其他的泉州本土文化,她知之甚少。故鄉(xiāng)泉州,像是必須要扔掉的裹腳布。高考后,她在廈大學習油畫專業(yè),在當代藝術的滋養(yǎng)下,她一心想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大學畢業(yè)后,她一頭扎進了北京當代藝術的浪潮里。一個人孤單在舉目無親的城市,艱辛是自然的,再加之南北氣候差異大,秋水生涼了、北國飛霜了,她都得病一場。父母實在掛心,將她召回了家。在父母的眼里,故鄉(xiāng)才是最養(yǎng)人的地方。
穿行在古城,達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來自本土文化的親切感。她在泉州的一所大學里,開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很令人羨慕,可與藝術無關,體制內(nèi)的生活,成了越束越緊的繩。糾結了4年,存留于心的藝術夢讓她瞞著父母辭職了。
2008年,辭職后的她在泉州辦了一場個人畫展,因緣際會遇到了可以一起合作的投資人。抱著嘗試的心態(tài),她開辦了集藝術展覽、文化沙龍、音樂、咖啡于一體的藝術空間。
當時泉州還沒有這種新潮的場所,達真密集地策劃了系列的文化分享會,“有展覽可看、有音樂可聽,還有文化沙龍可參與”,這種泉州藝文生活的開啟,吸引了一大批本土藝術家、傳統(tǒng)文化大師和熱愛泉州文化的年輕人。在這些頻繁接觸中,達真開始愛上了泉州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眷戀自己生活的古城。
文化活態(tài)傳承
“曾走過無數(shù)次西街,找個地方坐下來,雨天里,可以聽雨打芭蕉,看煙雨紅磚厝;日晴里,聽巷落南音,開元寺佛音裊裊。”在達真眼里,這條街,是古城的縮影,有泉州的人文和市井的生活,也是她找尋已久的精神棲息地。
2010年,達真將她的“美好生活造物社”設在了西街。這個團隊凝聚了泉州本地的文化人,研究如何把本土文化通過運營商鋪項目推廣出去,把游客吸引到古城來,同時策劃舉辦一些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如今,達真已舉辦南音、木偶、讀書會、攝影沙龍等百場分享會,今年五一在西街大熱的“美好生活文化月”活動,策劃人亦是她。
“所有這些活動,都是為了讓古城文化更加活躍多元。”被親切稱為“西街一姐”的達真,身邊已聚集了一幫熱愛本土文化和傳統(tǒng)手藝的人,他們多為80、90后,也有40多歲的學者型,大家都熱切地關注西街保護和古城復興。
國慶前,泉州古城辦找到達真,希望她可以牽頭策展一場以傳統(tǒng)文化為題的展覽,古城文化的傳承和復興,亦是古城保護的一部分。只有15天時間可以構思、溝通、準備,什么樣的內(nèi)容,更能體現(xiàn)古城保護?達真決定選擇妝糕人、木偶冠帽、漆器、南簫這四項與傳統(tǒng)有關,卻又不似木偶、花燈如此為人熟知的手藝做展示,“不是最主流,能堅持更令人欽佩。而且要用新生代展示泉州人對文化的傳承和復興。”
“80/90傳承四人展”應運而生,4位年輕的泉州人在達真的召喚下,聚集西街。他們有的以夢為生,有的用工作養(yǎng)愛好,四個人手藝不同,但都是愛上就堅守的人。
為老手藝辦巡展
28歲的萬偉龍,是妝糕人狂熱的愛好者,幼兒園時每天都會央求外婆買一個妝糕人給他把玩。長大后,更是穿市過省地拜訪民間老藝人,學習手法,收集素材,今年出版了個人畫集《少年妝糕迷》。為了研究妝糕人,他已經(jīng)多次拒絕企業(yè)遞來的橄欖枝。國慶的這個展,他背上自己的小工作箱,往展廳門口一坐,將手藝絕活現(xiàn)場直播,“民間藝人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人,我希望以我一己之力,喚醒多數(shù)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保護與傳承。”
“小時候,閩南家里的家具都是用漆畫畫上去的,我就一直記著,并喜歡著。”90后的吳東權是四個人里年紀最小的,他不愛應酬,每日在舊館驛的工作室里與漆相守,重復著上漆、打磨。上好一道漆,等候一個星期,待它干了再打磨,傳統(tǒng)的手藝,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35歲的南簫制作師杜志陽,已是業(yè)齡20多年的“老師傅”。13歲時,偶然將一支竹子制成洞簫,他便開始了制作南簫之路,現(xiàn)在海內(nèi)外眾多南音樂團都用他做的南簫。“傳統(tǒng)的手藝,堅持下來不容易,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傳承。”杜志陽特別喜歡民俗藝術,他希望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手藝,能在古城保護中被更好地傳承。
而制作木偶冠帽的王嘯波,自小愛看木偶戲,在同學還只懂向父母要零花錢買糖吃的年紀,他就懂用攢下的五毛錢買來一尺流蘇,做起木偶配件。十幾年的木偶冠帽發(fā)燒友,他以媒體工作養(yǎng)活自己的愛好。除了木偶,他最大的愿望是能通過圖片與文字的形式,對泉州本地各種瀕臨失傳的民間工藝作一個梳理。
“泉州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身為泉州人,是該對老手藝本質(zhì)之美再探索、再發(fā)現(xiàn)、再活用、再傳播,讓更多人認識并了解手藝之美!”這場“80/90傳承四人展”雖已結束,但留給市民的是念念不忘,鄭達真說,她已在策劃將這四人展做成巡展,除了泉州,還想帶到省內(nèi)外的其他藝術空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