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教知青插秧
村民感激知青無私奉獻
“他們回來的場面和家人回家沒什么兩樣,很親切。”西墘村黨支部書記方植廣說,老知青們將西墘村當做第二故鄉,每年都會回來一兩趟,看望村里的老鄉親。
方植廣說,當時到西墘村插隊的知青,年齡最小的僅14歲,最大也不過20歲左右。插隊時,他們就用自己的文化知識、身體力行地勞動,為村里作貢獻。返鄉工作后,他們還不忘反哺,修路、設立獎學金助教助學、敬老……
西墘村的村民為了表達對知青們的感激之情,就和老知青們商量著將扶楓林保存完好的炮樓改建成知青展覽館,收集一些知青們當時的生產、生活用具、照片等物品,放在展覽館展出,讓游客參觀。
楊梅鄉人大主席曾世超表示,楊梅鄉黨委政府得知西墘村想建知青展覽館后,給予高度關注,劃撥一定經費,請來規劃設計人員,對炮樓及周邊的龍溪峽谷景點,進行整體包裝。此外,也讓鄉文化站工作人員一起收集知青的相關物品,用于展出。
大型畫冊記錄生活點滴
《我是知青》是泉州著名攝影師陳世哲先生主編,紀念泉州知青上山德化45周年的大型紀念畫冊,畫冊收藏了陳世哲先生拍攝的德化知青點的照片和老知青們珍藏的大量珍貴知青時的照片。其中,《知青路的故事》一文,就是記錄插隊西墘村的老知青們帶頭籌資幫忙修建溪底到扶楓林道路一事。
翻開《我是知青》第一頁,記者看到一張灰色調為主的照片,底下有張藝謀導演的題字:“據說這是陳世哲的知青點,我的也差不多。張藝謀 2008.8.8。”陳世哲說,他到北京出任蔡國強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期間的私人攝影師時,特意送兩張老照片給張藝謀,張藝謀看到這張照片,沉思了很久,還在這張照片上題了字。(記者 陳明華 通訊員 李宏圖 實習生 莊而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