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記者來到地處仙游經濟開發區的日晶玻璃公司,走進生產車間,只見這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偌大的車間內,機器轟鳴,10余米高的玻璃窯爐爐火正旺;窯爐內火花四濺,一個個尚未褪去火紅色的玻璃瓶從這個1500攝氏度窯爐里“走”出來,華麗轉身成為晶瑩透明的成品。而一旁的工人們則用鉗子仔細地檢查著一個個玻璃瓶,及時將不合格的玻璃瓶清理掉,確保符合質量要求。
“像這樣的玻璃瓶,去年,日晶玻璃公司共生產出4億多個,接起來可以繞地球2圈多。”在車間陪同記者采訪的日晶玻璃公司副總經理上官小華介紹說,工廠主要生產各類玻璃瓶,大小從250毫升到750毫升不等,目前生產訂單已經預定很多,產品銷往國內外高端市場,實現了“開門紅”。
2006年投產的日晶玻璃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工藝創新,如今已成為國內技術先進、裝備精良的大型玻璃瓶罐制品制造廠,專門為國內外著名品牌啤酒生產配套的玻璃瓶。去年,日晶玻璃公司還獲得“中國包裝百強企業”稱號。
記者在另外一個車間看到,工人們并沒有在生產玻璃瓶,而是忙著拆卸墻體,搬運磚塊。原來,這個生產車間正在進行技術改造,一位在清理墻體的工作人員指著一個高10幾米的墻體說,現在拆除的是玻璃窯爐,他們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加班加點到晚上,預計10天內可以拆除完畢。
該公司董事長林志坤說,對于玻璃瓶包裝而言,當前玻璃瓶輕量化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因此,圍繞推進供給側改革,更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公司決定投資3000多萬元對生產流水線進行改造。現在看到這個車間有2條生產線,是從2月3日開始進行改造,目前正進行窯爐墻體拆除,而從美國進口的設備也已經到位,大概3個月改造完畢并投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增加5000多萬元。記者采訪中發現,日晶玻璃公司還通過自主研發玻璃配料新工藝,開發設計全自動配料系統、控制系統,引進世界先進的節能型設備,實現了循環發展,向節約環保型企業轉型。
林志坤說,在傳統的玻璃配料中,廢玻璃的配比只能控制在25%。該企業通過科技攻關,使用了新工藝,使得廢舊玻璃配比維持在85%左右。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原來的配料一噸600元,采用新工藝后降至400元,單是這一項全年可節省千萬元的成本。
如今,正是依靠科技投入和節能減排,去年日晶玻璃公司年產量達到18萬噸左右,產值5億元,比增10%,創稅1700多萬元。
立足“十三五”新起點,分析市場環境,林志坤充滿信心。他說,目前我省玻璃瓶產量僅能滿足省內啤酒瓶總需求量的60%-70%左右,約有30%的玻璃瓶需從外省運入,未來玻璃瓶罐行業的發展潛力很大。
下一步,為順應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產能,該公司將用3年的時間對其余的5條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打造出集科研、生產、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玻璃制品加工生產線,更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持續提升整體競爭力。(記者 陳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