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休閑農業在福鼎風生水起
恒溫菇棚里杏鮑菇采摘忙;觀光農業園里花滿地瓜滿架綠滿眼;家庭農場里,則一頭忙著培育秋冬作物新苗,一頭忙著搭設溫控大棚……初秋時節,穿行于福鼎市的鄉村田野間,記者真切感受到這里潛心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所展現出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據權威資料披露,目前我國城鄉人均收入差距為3∶1,且呈繼續拉大之勢。于是乎,不少農民對建設農村、發展農業、當好農民信心不足。地處邊界沿海區域的福鼎,同樣一度面臨傳統農業發展的藩籬。如何為農業發展開辟新途徑、為農村經濟增添新亮點、為造就現代農民樹立新標桿?福鼎市把握5年前獲列全國基層農機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的契機,引入工業理念辦農業,組織和培育市場營銷生力軍,并依靠技術提高土地產出,依托品牌提升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非農主導縣份農業高效、優質發展的新路。
今天,在不同季節深入福鼎的廣大農村,人們都能領略到這里作物滋長、農戶增收的喜人圖景。貫嶺鎮萬畝檳榔芋、店下鎮萬畝冬種蠶豆、前岐鎮萬畝四季柚,前岐柯灣花菜村、雙嶼紫皮大蒜村,太姥山鎮農業四季香芹村等特色農業專業村,呈現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生產格局;福建綠鑫、綠禾盛、恒潤、綠豐等農業企業的連片農業園區,則展示出鋼架大棚設施、水肥一體化設施、園區觀光基礎設施、室內高產溫控設施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設施和基礎條件。與此同時,100多名農業技術指導員、1000多名科技示范戶則活躍在鄉間田頭,帶動和輻射2萬多農戶推廣農業“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機具)應用……
地增產、人增收,應該是福鼎市可以期待和展望的新農村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