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二
農旅結良姻田園譜歡歌
亭臺、木屋、風車,紅的雞冠花,紫的馬鞭草,綠的芳草地……9月18日,走進福鼎店下鎮海田村的恒潤農業觀光園,眼前仿若一個被打翻的調色罐,五顏六色浸染一地。拍婚紗的情侶、留影發微信的游客,縱情花海、笑語歡聲。
恒潤農業觀光園里,游客流連忘返
從創業之初單一的設施農業生產,到如今農旅結合,興起休閑觀光農業,現代農業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的應用一直伴隨著恒潤的發展之路。
2013年初,恒潤農業創辦。通過土地流轉1300多畝,恒潤實現規模經營,600畝鋼構溫室大棚拔地而起,以種植西紅柿為主,運用數控集約化育苗、水肥一體化技術、物聯網等現代農業技術,棚內溫度、濕度、土壤肥料狀況、植物生長狀態等時時監控、精準調控,當年便實現產值5500萬元,盡顯現代農業設施栽培、精耕細作的無限魅力。
如何進一步增加土地收益,放大增收效益?農旅聯姻,恒潤向休閑觀光農業轉型提升。
“恒潤基地正好地處太姥山、九鯉溪、小白鷺等旅游線路上,作為這些景點的補充和延伸,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大有潛力和前景。”該公司董事長汪愛軍認為。
謀定而動。去年,在西紅柿收成后,恒潤種植約20畝大棚草莓,吸引四方游客前來園中現場采摘,體驗農家樂。草莓成熟時節,一天接待采摘游客一兩千人,每公斤賣出了100元的高價,供不應求。
喜嘗轉型碩果,今年恒潤再次通過土地流轉,增加基地面積500畝,采摘園面積擴展至50畝,草莓、葡萄、木瓜等品種繁多,并種植柳葉馬鞭草、觀賞特色瓜果等,豐富觀賞景觀,同時建設占地10畝擁有2000平方米餐飲接待能力的主樓、8個休閑木屋的農家樂園,大展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圖景。
“觀光園準備在國慶期間試營業,現在還有幾家影樓在洽談合作,準備在這里設立婚紗攝影基地。”展望前景,汪愛軍信心滿滿。
令人更為欣喜的是,恒潤農業大展拳腳的同時,富農效應也淋漓盡顯。據介紹,恒潤在流轉土地后,吸納村民進入基地操持農事活動,女工每月工資約2800 元,男工每月約3100元,讓被流轉土地村民一手領土地流轉收入,一手拿務工工資,實現“兩手增收”。同時,依托設在基地里的“農民田間學校”及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技術輻射、市場帶動,恒潤還帶動周邊種植戶增收700萬元,群眾就業近千人,累計使農民增收1100多萬元,潤澤一方。
“現代農業發展,單靠一家一戶的農民分散經營,規模小、生產粗放、防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往往難成氣候。通過龍頭企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等現代農業元素,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高效經營,從而示范帶動農戶一同發展,增收富民更明顯。”評點“恒潤模式”,福鼎市農業局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