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日本對華情報工作一直在進行。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的一名學者對《環球時報》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日本情報收集都帶有全民性質。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情報很大程度上都是從中國周邊間接獲得。由于中國對日采取“人民外交”方針,日本外務省還和一些訪華的民間人士合作。1972年后,面對龐大的中國,日本繼續用官民合作的老辦法收集情報。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后,一些日本民間調查機構不僅接受企業委托,也與日本政府合作。此外,日本民間企業或企業協會也會頻繁對中國某些方面或行業進行調查,這些調查絕大多數都是公開的,但其細致和深入程度遠超我國公開發表的報告。
一名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就到中國創辦貿易公司的日本商人去年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近年來日本在華企業喜歡通過獵頭公司尋找“本人或有親戚、同學等在中國政府內任職的人才”,一來想通過“關系”獲得實際利益好處;另一方面想拉攏政府人員套取商業機密。這些機密即使和自己企業商業運作沒有關系,也可以高價賣給他國企業。
最近,日本間諜在華被捕事件接連曝光,不能不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