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4月16日電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團隊近日在云南省河口縣發現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云南蘭花蕉的野生居群。這也是該物種首次在野外被發現。
云南蘭花蕉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下稱“版納園)與華南植物園合作于2017年發表的一個新種,隸屬于姜目蘭花蕉科蘭花蕉屬。其模式標本采自版納園2001年引種于云南麻栗坡的人工栽培植株。由于引種地區信息不夠詳細,一直未發現野生居群,該物種曾被認為在野外可能已處于滅絕狀態。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邦研究團隊的蔡磊、楊佳俊、張品等科技人員,在執行“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資源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野外工作中,在河口縣發現云南蘭花蕉的野生居群15叢。它們生長在石灰巖地區林下,分布區極其狹窄,生境特殊,且受人為活動干擾。
科研人員介紹稱,據野外初步觀察,云南蘭花蕉的花從基部生出,會散發出腐爛尸體的臭味,具有吸引蒼蠅以及其它昆蟲為其傳粉的功能,但未見果實。
科研人員表示,云南蘭花蕉在野外的首次發現,不僅豐富了河口大圍山地區的植物多樣性,也預示有很多類似情況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還未被發現。
他們建議,盡快建立保護小區開展就地保護;同時開展人工繁育技術研究,以擴大種群數量,使該種野外能正常更新;此外,也要加大野外調查力度,以摸清野外種群狀況,并開展其它相關科學研究。(完)(記者 胡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