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9日,福建煉化公司召開勞動模范和先進青年代表座談會,聆聽先模奮斗故事。勞模先進們用智慧和汗水、擔當和堅守,在各自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是福煉人踐行“團結拼搏、爭創一流”企業精神的優秀代表。為持續做好先模事跡宣傳,大力汲取榜樣力量,推出“先模話奮斗”系列報道,刊發先模代表在座談會上的發言,共同聆聽奮斗心聲。
劉海峰:全國勞動模范
福建聯合石化市場部副總經理、黨支部書記
獲獎時任福建古雷石化生產運行部化工三部經理、黨支部書記
“全國勞動模范”是一項崇高的榮譽,但我更愿將其視作一面旗幟——一面凝聚著集體智慧、汗水與擔當的旗幟。今天,按照會議的安排,讓我向青年員工們分享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其實我的故事很平凡。
在耕耘中鉚足“成長韌勁”
我出身于湖南衡陽的鄉村,父母皆是樸實的農民。他們教會我的,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在泥土里耕耘出的“韌勁”。父親常說:“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這句話如同一顆種子,深深扎根在我心中。
2002年,大學畢業后我進入福建聯合石化公司。初次踏入裝置區,錯綜復雜的管道、密密麻麻的閥門,老師傅們僅憑經驗就能精準操作,這一切既讓我震撼,又令我感到迷茫。
但這份“迷茫”,反而激發了我的成長“韌勁”。白天,我拿著流程圖向師傅們虛心求教;夜晚,我埋頭苦讀《化工原理》直至深夜。裝置區的燈光,見證了我無數個與數據、圖紙較量的夜晚。
十五年的經歷讓我深知:在化工行業,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像家鄉的松柏一樣,將根基扎牢,才能抵御風雨。這種“韌勁”,成就了我對裝置生產工藝的深刻理解。
在較量中磨礪“專業自信”
2017年,古雷百萬噸乙烯項目啟動,我有幸成為首批技術骨干。面對國外專利商的先進技術,我們沒有選擇簡單照搬,而是敢于“硬碰硬”。
在聚丙烯裝置設計階段,我們團隊提出1300余項整改意見,從管道布局到操作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當外方質疑我們的能力時,我們用詳實的數據、專業的分析予以回應,最終讓國際企業修改了方案。
SBS裝置面臨的挑戰更為艱巨。核心順控程序引進受阻,我們毅然決定自主研發。團隊成員各司其職,有人鉆研工藝流程,有人攻克自動化技術,有人通宵繪制邏輯圖。
經過200多次模擬測試,無數次失敗重來,當自主開發的程序成功運行時,我們為中國化工行業書寫了新的篇章。在一次次突破技術封鎖的“較量”中,磨礪了我的“專業自信”。
在苦戰中綻放“創新之花”
2021年,聚丙烯裝置試車創下行業最快紀錄。但很少有人知道,試車前夜,我在裝置區反復巡查了37圈,鞋底磨破、聲音嘶啞,只為確保每個閥門都萬無一失。當我手捧第一批下線的聚丙烯顆粒時,我感受到了十年磨劍、利刃終于出鞘的踏實感與成就感。
然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SBS裝置投產初期,曾出現產品“黃指”超標,我帶領團隊駐守現場,夜以繼日開展技術攻關,從原料到工藝,從儲存到運輸,逐一排查可疑因素,最終在催化劑配比中找到了問題根源。經過一番“苦戰”,當問題解決的那一刻,大家既感到如釋重負,又感到欣喜萬分。
這幾年,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我們意識到,沒有創新意識,就沒有拳頭產品;而沒有拳頭產品,就沒有好的市場效益。為此,我們緊跟市場需求,先后推出13種新牌號產品,創下“五天三轉產”的佳績;實施15項減虧增效措施,累計創效超3000萬元。這些成績的背后,是我們每位員工對質量、對效益的執著追求。
作為“全國勞動模范”,我有幸走入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的隆重表彰。從北京回來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傳承“勞模精神”問題,把“精神火種”賡續下去。
在工作中,我看到公司青年員工在安全生產中查患除險、挺膺擔當,在裝置檢修中勇扛重任、敢打硬仗,在“金牌操作”技能競賽中比學趕超、大放異彩……青年一代正在茁壯成長。這顆“精神火種”已然在青年手中傳遞,希望青年朋友們都能扎根崗位練好技能,融會貫通樹立自信,立足效益突破創新,用勤勞和智慧續寫新一代石化青年的奮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