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西坪鎮南巖村香菇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菇架映入眼簾。基地內,濕潤的空氣里彌漫著濃郁的清香,菌棒錯落有致地碼放在栽培架上,肉嘟嘟的香菇爭先恐后地從菌棒上探出“小腦袋”,有的撐開棕褐色的傘蓋,蓄勢待發;有的還裹著圓潤的菌蕾,仿佛裹著襁褓的嬰兒,靜待成熟。
西坪鎮南巖村的香菇已經進入采摘期,種植基地菌香四溢,鄉村振興的動人畫卷在沁人心脾的菌香中徐徐展開。工作人員穿梭其間,動作嫻熟地采摘、裝筐、搬運,各項工序井然有序,奏響了夏日里豐收的歡快交響曲。
南巖村黨支部書記王長源介紹,幾年前,南巖村村兩委多次到永春一都鎮等地了解香菇等農產品種植、產銷情況,發現香菇種植是典型周期短、成本低、見效快的產業項目,市場前景非常好,而且南巖村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山林面積廣闊、林業資源豐富,于是,該村因地制宜,將香菇種植作為村集體經濟項目引進。
“別小看這些菌棒,這是我們村的寶貝!”王長源樂呵呵地說:“村里成立強村公司——安溪中閩惠隆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利用村里閑置的舊茶廠,從2024年1月份開始種植約4畝香菇,引進20000根香菇苗,生產期8個月,年產鮮菇16000公斤,主要銷往廈門市同安區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年產值10余萬元,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正在香菇種植基地干活的村民楊亞寶告訴記者,自從村里建這個基地,沒事就來幫忙采摘,離家近,既能顧家又能賺點外快,每天100元,這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了!
香菇,一頭連著“菜籃子”,一頭鼓著“錢袋子”。小小香菇變身鄉村振興“新引擎”,撐起村民“致富傘”。王長源表示,村里將積極發揮強村公司引領作用,擴大香菇種植規模,并引進紅米種植,香菇和紅米輪種,不斷發展壯大香菇、紅米等特色種植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