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踏自動化裁切車間,技術人員操作自動化裁斷機制作鞋面。王毅 林曉燕 攝
作為外貿大省,福建進出口數據增長勢頭延續并再創新高。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外貿進出口9939.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6%。其中,出口6100.9億元,增長9.4%,在外貿前十大省市中增速位居第三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強化貿易政策和財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打造貿易強國制度支撐和政策支持體系。
充滿變數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如何加強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培育競爭新優勢,福建外貿持續破題攻堅。
以升級應對結構之變
從客戶DIY下單到成品衣服出廠要多少小時?傳統工廠要5名到6名工人,用2天到3天時間,泉州鵬泰服飾給出的答案是:2小時,只需1名工人。
客戶下單,公司對需求實行數碼成像,經熱升華數碼打印轉移技術處理后便可智能剪裁,由智能吊掛系統傳送工人加工,自動完成整燙、分揀、包裝等工序,再直接傳輸至物流部門。兩個小時,一件衣服即可從“概念”轉化為“實物”。
“智能化生產線讓公司服飾生產、管理等綜合效率提升40%以上,僅服裝打板速度便提升了20%。”泉州鵬泰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文宏介紹,個性化柔性定制,為他們在利潤高度透明的大宗外貿訂單之外,找到了新的增長點。隨著二期項目的正式投用,生產原料儲存、分揀智能化水平再提升,將拉動全廠服裝年產量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000萬件。
勞動密集型產品始終在福建外貿版圖中占據重要地位。
塑料制品增長36.5%、家具增長17.2%、紡織制品增長21.53%……1—6月,全省勞動密集型產品實現出口1769.9億元,同比增長8.7%,在成本優勢不再、貿易壁壘落地等不利因素影響下,艱難走出上漲曲線。
這背后,有歐美市場需求回暖的原因,更離不開傳統外貿產品持續追新、逐高、向綠,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優勢。
近年來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福建外貿“第一大勢力”的機電類產品,則繼續保持良好增勢,上半年實現出口2625.6億元,同比增長10.1%,占同期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43%。汽車零配件、平板顯示模組、燈具、家用電器、船舶出口拉動作用強勁,分別增長20.5%、25.7%、28.5%、38.4%、247.1%。
龍頭引領,上半年福建省鋰電池出口521.28億元,居全國首位,拉美、大洋洲及阿拉伯聯盟等新興市場表現搶眼。
同屬外貿“新三樣”的電動汽車出口,交出了同比增長1.1倍的亮眼成績單。
神行PLUS電池,寧德時代于4月發布的新品,全球首款集1000公里續航與4C超充特性于一體的磷酸鐵鋰電池,充電10分鐘即可補能600km續航,凸顯其作為行業龍頭的創新實力,保證企業出海進程中更有“底氣”。
貿易產品結構在變,但產品創新升級的腳步始終如一。
以拓新應對市場之變
長期以來,不少外貿企業習慣了深耕“好賺錢”的歐美市場,主動拓展和提前布局新興市場的積極性并不高。
然而正值全球供應鏈重構期,國際貿易運行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并不安全。
近年來,福建不斷發力擴大外貿“朋友圈”,加強市場多元化戰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就是重要的方向。
上半年,福建省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2883.8億元,增長10.6%;對東盟、美國出口分別增長24.7%、16.1%,均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晉江英林的七彩狐公司展廳里,各式樣品琳瑯滿目。
“不需要看標簽,一看款式、花樣,我就能告訴你這是要賣到哪國的。”20多年專注泳裝生產的公司董事長洪建庫認為,讓產品設計有針對性地符合不同國家客戶的“胃口”,是制勝關鍵。
“大家過去可能都把重心放在歐美市場,但由于泳裝是季節性產品,我們多年前就開始了對南美洲等南半球新興市場的開拓。”洪建庫透露,新興市場的增長,已能有效彌補淡季影響。
我省的一些產品與不少新興國家產品重合度較高,這對外貿企業是挑戰,但也是機會。
福建優安納傘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翔鵬認為,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下,晉江東石具有40多年沉淀的制傘產業集群優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更凸顯優勢。
近年來,優安納在俄羅斯和東南亞的訂單增長明顯,公司已將新目標鎖定與俄羅斯文化相近的中亞市場。
風格簡約、取材環保,這些優勢是實木家具出口商喜夢寶在歐美市場成功的秘訣。為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去年他們將目光投向了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等更具潛力的新興市場。“就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我們公司單對墨西哥的出口量就增長近50%。”喜夢寶經理邱俊偉表示。
早布局者迎來收獲期,讓更多新進者躍躍欲試。
不少外貿人感慨,“一帶一路”市場潛力無限,開拓只是第一步,后續深耕市場、提高重點品類份額才更重要。
年初,省商務廳發布2024年“福品銷全球”出境參展拓市場名單共511場境外展會,按照市場、行業分類對地市和企業提供指導。上半年全省組織超1900家次企業參加146場境外展會。
以協同應對渠道之變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去年追蹤美國消費市場時發現,消費者在尋求降級消費,最明顯的行為就是尋找更有性價比的“平替商品”。
而跨境電商模式,讓企業可以直接面對個體批發商、零售商,甚至消費者,有效減少了貿易中間環節和商品流轉成本,繼而轉為企業的利潤或者更大的降價空間。
這為致力打造自主品牌的外貿企業贏得發展良機。
2015年5月,貝思瑞品牌成立,定位為專注嬰童用品細分領域的跨境電商。每天,公司的市場分析團隊通過不間斷的大數據分析,精準找到用戶痛點,交由研發團隊設計差異化產品。
2023年春,在省商務廳的牽線下,貝思瑞品牌攜旗下嬰童產品第一次亮相廣交會。雖然多個品類在亞馬遜平臺上排名靠前,但對線下市場知之甚少,他們只預訂了兩個攤位試水。
出乎意料的是,不少參加廣交會多年的采購商,卻因為“我在電商平臺上見過你們品牌”,主動找上門。
依靠線上渠道打造的品牌知名度,正在成為開辟線下市場的助力。
“歷經10多年發展,中國跨境電商已從野蠻成長到了精耕細作的階段。”亞馬遜中國副總裁邱勝認為,在中國賣家出海的道路上,品牌化、數智化和合規化,已成為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途徑。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帶來了監管服務以及物流、支付等相關產業的改變。
泉州綜保區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內,工作人員馬不停蹄地取貨、驗單、打包,叉車來往穿梭。在查驗區,傳輸帶的包裹經過泉州海關關員CT機智能審圖后,6秒即完成過機查驗。上半年這里監管的出口貨物量,同比增加7.4倍。
泉州跑跑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葉道斌介紹,公司在綜保區開展跨境電商出口貨物攬收集拼、通關驗放,已初步形成泉州本土跨境電商集運倉,并為賣家提供快速便捷的門到門國際物流配送服務,運行剛一年,每月出貨量已達10多個貨柜。
“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跨境電商這一外貿新引擎,有望動力更強。(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 通訊員 黃忠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