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
沒找到愿意檢測的機構
毛女士說,好在當初在她的堅持下,游泳館的工作人員保留了一部分絮狀物,她也帶了一些絮狀物回家,并要求店家進行檢測。
不久后,店方告訴毛女士,他們聯系了多個部門,但是都沒有找到愿意檢測的機構。店方隨后又發了一份據稱來自維修廠家的判斷,稱“只有可能是水垢意外流出”。商家的答復并不能令毛女士滿意,她希望商家能提供雜質是水垢的證明。
對于毛女士的要求,豆星球母嬰水療小兒推拿館的經營者陶女士也十分無奈:“我們真的打了很多電話,想做檢測,但對方回復說,這個既不是污水,也不是飲用水,沒辦法做檢測。當時消費者也保留了雜質,如果他們能夠找到檢測機構,我們愿意付費讓機構檢測。”
“孩子回家當天就拉肚子了,對方說需要證明孩子生病和游泳有關系才愿意負責。”毛女士說,對方始終沒有提供水質檢測報告,卻向她要證據,“有點不合情理”。
陶女士則吐苦水說,作為一家嬰兒游泳館,店內沒有保留雜質的容器和條件。如今那份絮狀物也不見了。
記者調查
開設嬰兒游泳館“沒什么要求”
根據2015年上海頒布的《公共游泳場所衛生管理規范》,其中對游泳池水質的監測,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除了泳池每天自檢以外,還“應委托有資質的衛生檢測機構每月對游泳池水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檢測結果應向公眾公示”。
為什么嬰兒游泳館卻無法檢測水質呢?陶女士說,嬰兒游泳機構并非游泳館:“因為面積不到500平方米,我們并沒有衛生部門頒發的許可證,營業執照上也沒有寫相應的經營范圍。”
“我們也很想在營業執照上體現,但目前還沒有這個類別。”陶女士說,他們對衛生問題的規章,也都是自行制定的企業內部規范。譬如,進門需換鞋,家長需要洗手,嬰兒進入水池之前,需要先測體溫等。
在家長們看來,相對于成人游泳館,嬰兒游泳館應該有更嚴格的監管標準才行,沒想到根本沒標準。
記者隨機抽查了滬上部分知名嬰兒游泳館連鎖品牌門店,發現大多數嬰兒游泳館不具備應急搶救設施、水質檢測設施。
而且,相對成人游泳池,嬰兒游泳池的開設十分隨意。在暗訪中,嬰兒游泳館加盟企業上海伊貝莎實業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開設嬰兒游泳館不需要開設者本人具有資質,也不需要對嬰兒游泳館進行特別的選址,申請執照也相對簡單:“我們是一個比較邊緣的行業,目前來說,開店是沒什么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