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昨日采訪了呼格的父母,了解到他們8年請愿的艱辛之苦;采訪到多年來推動“呼格案”再審的關鍵人物,得到了更多關于“呼格案”與“趙志紅案”的細節;也采訪到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的有關負責人,得到來自他們對于“呼格吉勒圖冤殺案”重審這一消息的正面回應。
呼格父母:
“一直找下去,總有出頭之日”
在呼和浩特賽罕區山丹小區那間簡陋的兩居室,李三仁和尚愛云的面前,是上百張快遞回執單和數百張信訪處理單,這是這對夫婦8年來生活的全部。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手里那份遲遲沒人正式回應的刑事申訴狀。
李三仁今年已經72歲,2011年的那次開胸手術,傷了元氣,如今走起路來總要歇歇;62歲的尚愛云,骨瘦如柴,視力越來越差,可淚水還是每天都腐蝕她的雙眼。
老兩口在這間已顯破舊的宿舍里生活了十幾年,衛生間手盆的下水管插在桶里,生活廢水省下來沖廁所;冰箱里除了一點水果,空空的,沒有肉,連雞蛋都只有那么幾個。
“菜市場就在家門口,每天吃新鮮的菜,健康、方便,只我們兩個人,用不了幾個錢。”尚愛云這樣說。
那只小狗,可愛得很,來人就往身上撲,熱情好客。這小狗是李三仁夫婦的伴,陪伴了他們8年,陪伴了他們這艱辛的8年。
大兒子和小兒子都成了家,事業也都還不錯,每周都會抽出時間回來看看老人,這讓李三仁老兩口很是欣慰。只是,如果不是18年前草率的判決,二兒子也該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
18年前,李三仁和尚愛云承受著目送骨肉離去的無奈和痛苦,背負著強奸殺人犯家屬的惡名帶來的屈辱和無地自容,生活了整整10年。10年后,當他們聽到那個叫趙志紅的人供述自己才是當年真正的強奸殺人犯時,兩位老人憤怒了,他們憤怒卻沒有狂躁、暴跳如雷,而是用自己堅毅不摧的決心和行動,向他們認為該為此負責的人發出一聲聲質問。盡管面對這些質問,那些被質詢的人至今沒有站出來回應,卻足以表現這一聲聲質問的力量。
“我相信會有那么一天的。雖然不知道我還能再活幾年,也不知道活著的那一天能不能等到出頭之日,但是,錯的,永遠都是錯的,不會永遠錯下去。我的孩子們也會沿著我們的這條路走下去!”單薄的尚愛云一字一句,鏗鏘有力;旁邊的李三仁不作聲,一手端起水杯,一手將大把藥粒送進嘴里,用一大口水,猛地咽下,再喝一口水,放下水杯,眼神中的堅定無需言表。
代理律師:
未接到再審的消息和通知
苗立從2006年開始,接受呼格父母的請求,擔任“呼格案”的辯護人,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案件重審。但是8年來,苗立卻從未見到過“呼格案”的案卷,“每次去法院,都被拒絕查卷,拒絕接待”。對于這起案件的重審問題,苗立認為,即便沒有趙志紅,呼格的案子都是明顯的錯案,根據有關法律,無論檢察院還是法院,或是高法的院長都有權利和義務對案件的判決提出異議進行重審,但法律沒有規定這個期限。
對于這一次“案件將啟動再審程序”的說法,苗立確信是真實的。盡管她和李三仁夫婦還沒有接到來自任何方面的關于案件再審的消息和通知,但她認為,四中全會的召開和依法治國的決定都將是“呼格案”8年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