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蜿蜒山路,狹長村落村。近日,記者走進武平縣最南端的巖前鎮將軍村,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大廠房,里面分門別類,原料區、消毒區、育菌房、培養房、出菇房等,線路靜靜地將輸送著電力轉化成各種動力。一層層潔白如玉的海鮮菇,在燈光的照射下讓人心生憐愛。
將軍村早在八十年代初砍伐喬木“大田式”種植香菇,樹木砍伐嚴重,種過香菇的樹木也就爛在田里。將軍村地處偏僻,交通條件差,村里電壓不穩,2003年,鐘英有在巖前鎮靈巖村國道旁建立起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用工業化理念生產食用菌,帶動了全省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展。“我們建立了 1 萬多平方米的保溫冷庫,通過溫、光、濕氣等一系列的數字化控制,打破傳統的種植模式,實現了工廠化周年化生產,如今用電培育,大大提高了我們企業的效益。” 英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鐘英有這樣介紹。
為了整治生豬養殖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帶領村民增收致富,鐘英有和村兩委積極引導村民轉型轉產,想方設法提高村民種植食用菌的積極性,在電力充足的情況下,在將軍村里籌建起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村民們都積極響應,紛紛加入到專業合作社中。“現在電力有保障了,村里就能發展產業了,村民就有盼頭了”將軍村支部書記鐘英有說。
從2014年到2017年,武平供電公司先后投入200多萬元用于將軍村5個臺區變壓器及一條10千伏饋線及支線的改造,改造后低電壓用戶比例同比下降68%,實現農戶、食用菌企業與供電企業的三贏,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實現社會與企業效益的雙贏。
將軍村有5個自然村,有7個臺區,一個臺區最少的只有7戶村民,武平供電公司根據村民用電需求,組織規劃、運行、營銷部門進村戶、到田邊現場勘察,按照供電短半徑、密布點、小容量的質量標準落地,使農網升級改造資金項目投放更精準高效。為特色產業、特殊村落用電“量體裁衣”,“定制”電網。
“以前電力不充足的時候我們只能選在集鎮發展,現在電力充足了,在自己的家門口辦起廠,不僅可以讓村民在自己家門口都能上班,我們還可以幫助村民進行竹筍和花生的用電加工,大家可以一起走上致富路了。” 鐘英有在海鮮菇包裝房,看著忙碌的村民們開心地介紹著。(記者 藍明豐 郭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