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2》火爆之際,記者“聞著”上榜的潤餅香,對晉江深滬鎮(zhèn)寶泉街甜味潤餅老鋪進行了全方位的“掃描”,還原了幽深古街中一對父子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堅守,報道引起了市民強烈反響。近幾天,很多讀者致電或在公眾微信平臺上留言,表示自己在五一期間,到深滬品嘗了一番甜潤餅卷的滋味,那絕對是味美香甜的“古早味”美食。
金井莊金獅在租來的店鋪里制作潤餅卷
“這個五一,很多人拿著報紙找到我們店買潤餅卷,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深滬甜潤餅老店的黃共旋老伯特別囑咐記者,通過報紙向那些在下午時間趕來卻沒能吃到潤餅卷的朋友說聲抱歉,“我們都是純手工的,沒有精力一次做太多。”
金井也有潤餅卷加了兩塊甜油
在奔赴深滬品嘗甜潤餅卷的同時,有讀者向記者拍報:在晉江,制作甜潤餅卷的不止深滬老黃一家,在金井也有,以下丙街橋頭的一個潤餅攤最為出名。
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下丙街,正巧遇上59歲的攤主莊金獅出攤。他的出現(xiàn),馬上吸引了前來購買的左鄰右舍,大家你五卷我十卷,生怕買不到。
“在金井,這一家做得最好吃,麥芽糖很香甜,里面包了兩塊炸得外酥里糯的甜油(音dé),再撒上炸過的蔥頭,最后刷上一層薄薄的大蒜汁,好吃又不膩。”從石獅趕來購買的楊先生說,他每次都是早上來,因為下午經(jīng)常都被搶光了。
莊金獅的兒子莊志湖是這家潤餅鋪的第三代傳人,“我爺爺莊德位是家里第一個做甜潤餅卷的人,他做很多小吃,甜潤餅卷是其中一種。”莊志湖回憶,隨著時代變遷,甜潤餅卷從爺爺那個年代的五分錢到后來的三角錢再到一元錢,然后到了現(xiàn)在的兩元,“雖然價格有變化,可是品質(zhì)沒變過。”
“甜油是潤餅卷所有配料中最麻煩的,和了糯米粉后,還要使勁揉,這樣炸了之后才Q。不論多忙,我也要堅持把甜油做小、做薄,包兩塊在潤餅卷里。很多人為了省事,把甜油做成一大塊,口感完全不一樣。”雖然一天只能做一千卷左右,攤主莊金獅還是堅持每一卷潤餅都用當(dāng)天做的餅皮、甜油和麥芽糖,理由很簡單:“我老爸就是這樣做的,不能砸他的招牌。”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