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境旗、36巷紅燈籠、嗦啰嗹、南音會唱、什音演奏、舞獅舞龍……20日(端午節),晉江市(安海)第四屆端午民俗旅游文化節在安平橋公園開幕。有穿境入戶、載歌載舞的嗦啰嗹,有大人小孩都愛看的水上捉鴨,有漢服古禮祭屈原祈福儀式……這些帶有濃濃閩南風情、深厚傳統底蘊、豐富海絲內涵的民俗活動,匯成一幅絢麗壯觀的人文畫卷。
端午射弈
36巷紅燈方隊
水上抓鴨
花絮一
兩岸古禮祭屈原連起深深情意
6月20日,正值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自臺灣的50余位臺胞代表與晉江民眾齊聚在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安平橋橋畔,用古禮祭屈原、共祈福。
活動現場,所有演職人員穿著傳統服飾,鼎、蓋、爵、盤等古代禮器營造出肅穆氛圍,“中國元素”隨處可見,整個現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仿若穿越到古代。“晉江與臺灣一衣帶水,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能夠親身參與是件幸事,終生難忘。”此次專程從臺灣組團來參加古禮祭屈原儀式的中華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主席許水樹激動地說道。
身著傳統服飾,用莊嚴的古典禮儀進行祭拜,每一個步驟在許水樹看來都顯得新鮮又十分莊嚴。“兩岸的民俗文化十分接近,臺灣端午節有劃龍舟、包粽子等習俗,晉江的祭拜儀式更加傳統,令人震撼。希望今后兩地能有更多的民間文化交流和傳承。”儀式結束后,許團長已是汗流浹背。
晉江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林永達表示,端午節既保留了傳統端午習俗驅疫、避瘟的內容,更傳承了中華民族對屈原精神、品格的頌揚和紀念,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信仰。通過海峽端午文化節的開展,讓晉臺同胞共同了解端午節,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并通過現場體驗各種習俗,讓廣大市民了解和接觸傳統服飾及禮儀。“希望全世界的華人都能通過這樣一個節日,尋找到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火鼎公婆表演
水上抓鴨
花絮二
現場整潔如新安海通過了考驗
“走到服務點時,工作人員遞給我一瓶藿香正氣水。”就在端午民俗活動上午場結束前,滿臉紅腫的周女士手里拿著一瓶藿香正氣水。她打趣道,以前在參加2010年的端午文化節時,就因為天氣炎熱導致中暑。但是抵擋不住民俗文化的魅力,所以今年又來參加,而今年手上的這瓶藿香正氣水,給了她繼續追尋端午文化的動力。
據悉,本次端午文化節除展示安海特色民俗文化外,還全程設置了人性化的服務。比如,在現場設置多處飲水點、醫療服務救助點,借調移動廁所,協調移動、聯通支持落實通訊信號應急設備,準備了一批簡易雨具等,還集聚了公安派出所、交警、水利防汛機動搶險隊、環衛、醫療、消防、電力、通訊、各級媒體、志愿者、冬泳隊、安海商會、民營企業等各方力量合力,共同為舉辦此次活動出力出資。
據不完全統計,當天前往安平橋公園觀看、參加端午民俗旅游文化節的群眾超6萬人次。但是,記者看到,現場群眾文明有序。“端午文化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大家都應該表現出最好的一面。”福州游客林小姐在觀看端午民俗水上抓鴨時,手里拿著一個飲料瓶,喝完后就直接塞進自己鼓鼓的小背包中。她告訴記者,作為端午文化節的一名游客,就應該與本地人一樣,環保參與。水上抓鴨民俗結束后,在一個約2萬人次參與的民俗活動現場,在沒有經過環衛保潔人員清掃的情況下,竟能整潔如新,沒有留下任何活動垃圾。
隨后,安海派出所反饋,此次端午民俗活動現場,未接到任何警情。
早在端午文化節開幕前期,為確保端午文化節安全有序進行,安海鎮多措并舉,做好各項工作,并向廣大市民發出兩個倡議:一是“當好東道主,步行看端午”,倡議到現場參加活動的安海人步行不開車,減輕交通壓力,響應綠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讓安平橋公園活動過后整潔如新”,倡議大家“環保參與”。如今看來,安海通過了考驗!
“活動過后,我們將及時組織召開座談會,邀請安海文化界代表、社團代表、新媒體代表等,對活動進行小結,為今后提供經驗借鑒,并就如何深耕‘人文安海’集思廣益。鎮里將根據大家的建議好好梳理,按輕重緩急、財力人力承受能力擬定文化建設推進計劃,并一件件抓好落實。”安海鎮長唐春曉說,安海也將以承辦此次文化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凝聚海內外安海人的力量,統籌謀劃和系統推進包括文化建設在內的各方面工作,把握新常態,筑實新起點,做實做優做強“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打造晉西輔城核心區。(記者 周冬 林文婧 秦越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