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娘子……”3月14日,窗外,細雨淅瀝。窗內,白娘子的離去,令許仙悲痛欲絕。
此情此景,窗里窗外,令人唏噓。這并非杭州斷橋,而是鯉城區老年大學,你瞧,30多名越劇班學員,手執折扇,青衫白袖,跟著老師沉醉其中。
老師裘水靜,是浙江人,今年72歲。自幼,她受母親熏陶,愛上了越劇。又跟隨恩師馬香生習得唱、念、做、打。而后,12歲的她被招入當初的泉州市勞動越劇團。怎知,8年后,她卻離開劇團。
裘水靜教學員們學越劇
退休前,她重溫越劇。在老年大學,與學員你唱英臺我扮山伯,你演黛玉我是寶玉……“人生如戲,戲若人生”,裘老師的人生恰如越劇,一幕幕皆是“情”。
【第一幕】 母女情
跟母親追越劇 披上被單演戲
裘水靜與越劇結緣,得從媽媽說起。
她出生在越劇之鄉浙江嵊州,媽媽迷越劇迷得不行,常常幾天幾夜地追戲,“我這媽媽太愛越劇了,她能不吃飯不睡覺,卻不能沒有越劇。”
孩提時,她常跟著媽媽去追戲。那時,愛看的越劇是《白蛇傳》、《三笑姻緣》、《貍貓換太子》、《梁山伯與祝英臺》、《唐伯虎點秋香》……每一回看到收場,都還不舍得離開。
7歲那年,她、妹妹和好友披上被單演《梁祝》。“媽媽一直夢想著,女兒能當上一名越劇演員。”裘水靜回憶,10歲時,媽媽把她送到“三官堂”,拜入越劇大師馬香生的門下。